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装绅弄鬼-第5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稀烂。

    〃老王发现肚腩很异样,过去一看,肚腩已经昏迷了。

    医生护士赶紧都跑过来抢救,肚腩又进入了植物人状态。夏局长简单讲了他的梦境:一个骷髅飘过来,他和它打起来,好几次他差点被骷髅咬住,最后他打烂了骷髅……骷髅爆炸开来,把他冲倒在地上,醒过来。

    〃确实是千钧一发!〃夏局长说:〃那个骷髅估计就是、就是这个卸岭门徒的七魄,被我打烂了,他就昏睡过去了。

    〃靠,他居然还知道〃七魄〃?——老王心里觉得奇怪,不过没细想,只问道:〃怎么写报告呢?告诉局党委:你在梦中把肚腩打昏了?”

    “随便!〃夏局长犹豫一下:〃你看着写啊!〃散会后,小马拍拍老王说:〃看来夏局长被吓一次,对你改变看法了啊——都叫你‘随便看着’写报告了。

    〃前段时间,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夏局长都是叫小马写报告,而且每个字都要研究半天,小马巨烦。

    〃还是应该你来写!〃老王本能地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夏局长的动作要眼前回放,先是往后一仰,摔倒在地,从地上爬起来后,双手在空中同时舞出两个圈,然后一巴掌拍在肚腩的眉心正中,另一只手按住他的人中位置,嘴里咕噜一句什么,才道:〃去!去你该死的!〃但情况紧张,没人规定不能够自卫反击,而且仔细研究夏局长的动作是否有问题,那是心理医生的活,谁会去触霉头。

    老王也只是稍稍动心,但是因为自己身份敏感,而且感情上困扰颇多,没有认真想下去,一气呵成写了官样文章,马不停蹄递上报告。

    夏局长草草浏览了一下,居然说:〃很好!〃老王大感意外,因为他几乎是白描,叙述了夏局长讲述的梦,和肚腩的生命状态,干巴巴毫无文采。

    〃你还没签字呢!〃老王也只当平常吹毛求疵的夏局长惊魂未定,懒洋洋的说。

    〃哦!瞧我记性!我再看看〃,夏局长坐下重新阅读了一次报告,同时还叫老王把前面的报告也拿来他看看。

    老王心里也奇怪,怎么看这个夏局长怎么别扭。

    但他没多想——他原来就不太喜欢夏局长,现在觉得他更让人别扭了。

    他简单地以为还是他的情绪作怪。

    其实当时他的潜意识里或者也闪过一丝疑问,但没深入想下去。

    毕竟不是老刑侦有着天然的直觉,这些和平年代的文职警察,或者要直到多年以后后,看到黑洞洞枪口对准了自己,脑海里才电闪雷鸣般地把这些细节连成一片,深悔自己的疏忽。

    于祖佳倒是有那种天然的职业素质,可惜他现在忙的火急火燎。追踪我的报告又传来:我一会高铁,一会汽车的……行踪不定……据说一路上还是很少说话。

    让人无法猜测我要干吗?于祖佳沉思:难道我知道有人跟踪,故意绕跟踪人员?

    到宗教局了解情况的人员回来通气:关于卸岭门和崂山道士的资料甚少。

    卸岭门是东汉前王莽篡汉的乱世中出现的一个神秘组织,最初只是号称卸岭力士的一群苦哈哈,行事介于绿林和掘丘两种营生之间,有墓的时候挖坟掘墓;找不着墓的时候,首领便传下甲牌,啸聚山林劫取财物,向来人多势众,只要能找到地方,纵有巨冢也敢发掘。

    卸岭门最初的创始人得异人传授,因此卸岭门门人,多是力大无穷之人,因此被称为力士。据说他们因为被朝廷缉捕,曾加入方兴未艾的赤眉军,牵头挖掘过汉武帝等多位汉皇墓葬,只不过最初是求财,后来成了追求长生不死。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卸岭力士始于汉代乱世,鼎盛于唐宋,没落于明清,大概是因为太损阴德,至民国时期,无论谁上台都重点打击,因此终于销声匿迹,就此淡出中原,曾经有人考证,说还有些逃过三反五反的余孽,多活动于老少边穷地区,甚至随着那一波边境出逃,流落到中亚、北非、欧洲。

    如今各种灵修、禅修之道大行其道的老欧洲,也曾经出现过他们的踪迹。只不过他们已经转行,不再是摸金校尉,而是灵学大师,除了帮助好莱坞的俊男美女破除藩篱,就是著书立说。偶尔有些混不下去的,也通过制作阴气测量仪,针对丧尸的干扰波发生器等跨时代产品来敛财,居然还颇受那些萌丧尸和吸血鬼的脑残少男少女欢迎。

    至于崂山道士,在80后脑海中是这样的……在一座白云缭绕、草木丰茂的海边高山上,有座房间高大宽敞的宫殿,里面住着一群会各种奇异秘术的道士,他们快乐地砍柴、饮酒、画月招娥,穿墙破壁,游戏人间做神仙!

    可真实的崂山道士不是蒲松龄笔下的清修道人三两只。人家是有来历有传承的。西汉时栖居崂山的方士张廉夫,先入终南山学道数年,得师真传后,便开始云游名山大川。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来到崂山率弟子们建起了〃三官庵〃,供奉天官、地官、水官。随后,建起了〃三清殿〃,供奉太清、玉清、上清神像,委命弟子刘方清、赵冲虚、冯若修等继续庙事,自己却不知所终。

    大唐时期——崂山太清宫的道士自然已经大都属于走上层路线的茅山宗,五代乱世,被后周太祖郭威敕封为“道化普济真人”的李哲玄更因为行医济世,开创崂山丹道一脉。建了“三皇殿”,使得崂山太清宫道场更是闻名遐迩,各地众多道人前来投奔,推动了崂山丹道的发展。传说李哲玄在崂山太清宫拜斗修真,见红光从天而降,由此得道成仙,世寿112岁。如今每当导游带队走过这个景点,总会告诉游人这个故事,至今遗泽尚存。之后执掌太清宫的是来自于巴蜀的华盖真人刘若拙,也是三清一脉。

    因为得到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的支持,崂山丹道名声大振,四方道众,纷纷来投,崂山丹道一时兴盛空前。可惜好景不长,靖康之耻后,北宋、南宋灭亡,女真、蒙古,粉墨登场,据说崂山道士心怀前朝,甚至在崖山之后,收留了扮作渔女乘船逃到崂山的太妃谢丽、谢安姊妹俩,隐姓埋名在太平宫出家入道。传言虽然无稽,但前朝之后,多有心怀不满的人藏身佛寺道观,历朝历代屡见不鲜,而新朝定鼎,上位者论功行赏,一代新人换旧人,在宗教界也是司空见惯。

    而金元之际,风头正劲的无疑是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山东为齐鲁之地,巫风浓厚。在当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氛围浓厚,而佛教传入后,三教互相融合,为全真创立提供了有利条件。王重阳更在山东收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正式成立全真教。全真教汲取儒、释思想,以三教圆融为口号,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同。

    这位金庸的抗金领袖,一生没有上过抵抗外敌的战场,倒是鼓吹过做顺民那一套,为此被大金封了芝麻小官,而他的徒弟却是青出于蓝,全真教最有影响力的时代,是丘处机掌教的二十四年,是全真教最鼎盛时期。

    1169年金大定九年,王重阳携弟子4人西游,途中病逝于汴梁城,弥留之际嘱咐说:“处机所学,一任丹阳。”大名鼎鼎的丘处机,一生三起三落,先是被师傅王重阳冷遇,又被继任掌教的师兄丹阳子马钰嫉恨,一掌权就把他打发去穷乡僻壤。他也是能熬,在陕西皤溪潜修7年,又到陇州龙门山潜修6年,不只是“静思忘念,密考丹经”,同时广交当地文人学士,终于熬到苦尽甘来,压着他的师兄升天。1186年冬,他重返终南山主持“祖庭”重阳万寿宫事务,成为全真教实力派人物。

    之后他更是走上层路线,响应金世宗的召唤,从王重阳故居赴燕京今首都,奉旨塑王重阳、马丹阳人像于官庵,并主持了“万春节”大醮事,向皇帝作“持盈守成”的告诫。因此名声大振。可惜皇帝轮流做,一朝天子一朝臣。

    1191年冬,由于押错宝,继任的金章宗限制全真道在陕西的活动,丘处机被迫带领部分弟子回到故乡栖霞。甚至不得不将旧宅拓建为滨都宫赐号太虚观作为传道之所。全真教掌教成了之前一直苦修,闷声不响的刘处玄囊中之物。丘处机又等了四年。直到1203年刘处玄逝世,丘处机才成为全真道第五任掌教。

    丘处机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政治和社会上积极发挥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