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京的过客-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以说是一种哲学,生活的哲学。它是一种积极的自救。而孤独则是一种能力,一种赋予特殊意义的美。他的母亲想必是在他父亲“走”之后才体会到这些吧!
他曾径说她是残缺的,是悲哀的,是命运的不幸者。他的内心不止一次这样心痛地说。可是他的母亲却以她内在的充沛和外在的舒朗,否定了他想说却没有说的话。
他理解了母亲,不再以为残缺,不再以为悲哀。
这会儿,他仔细翻阅着母亲给他的那本古色古香的相簿。他的母亲年轻时颇为清丽,在一群唱花鼓戏的少女中,她是笑得最美的一个。像片几乎都是黑白的,布景单调,张张照片都是戴着领袖像章,拿着“红宝书”,还有一张佩戴红袖章,一副英气逼人的红卫兵形象。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一张发黄的照片上。这就是他的父亲和母亲了。照片上方题着一副对联:
新人儿推倒旧制度,
老战友结成新夫妇。
他的父亲十分英俊,按如今的说法就是汪兆伦式的白面书生了。这一点,东方一笛很像他的父亲。啊,这就是他东方一笛的父亲了。他凝视许久,岁月仿佛在这里沉淀,滤下的只是一些断章残片,只是一些模糊了的回忆。照片上的父母都没有笑。不知因为什么使他们笑不出来,这凝固的表情好像持续到他稍稍懂事。
他从母亲又想到现在的李晓丹。他不知道今后李晓丹会怎么样生活,他不希望她像他的母亲那样。想着,想着,他的心情突然沉重起来。
[第二十二章完]
第二十三章
  [内容提要]回到住所才发现麻烦又多了:燃气灶已经没有了气,柜里的食油也只能够用一天。这时,我才有点心慌。而且,自己还有100元报纸回收款还没有上缴呢,原想等发底薪时扣除的。我慢慢地感觉到,事情并不像自己原来设想的那么简单了。
李晓丹不久就出来了。她这一出来,就再也没有去公司上斑了。东方一笛有个朋友在广东办企业,近期邀了他去那里聚一聚,他答应后,顺便也把李晓丹也带上了。
临行前的头一天傍晚,李晓丹到了东方一笛那里。黄昏渐渐地漫过窗棂,像雾般弥漫四散。东方一笛睁大眼睛望着楼下,树影朦胧中出现了李晓丹窈窕的身影。她走入房间,“对不起,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她吻吻东方一笛的头,从手提包里拿出两张机票。
“瞧,你让我买的机票。”说完,她困倦地倒在沙发上。东方一笛埃着她坐下,搂住她的腰。“我不是在做梦吧!我可以和你一起去广东。”李晓丹说。
“高兴吗?”
“高兴。” 李晓丹把她的腿放在东方一笛的大腿上,“你累了吧?”
“有点儿。”
“要我为你效劳吗?”李晓丹笑道。
“可以。”东方一笛干脆地回答。
“我给你先洗个脸吧。”李晓丹起身去拿洗脸盆。
“别动,让我看看你。”东方一笛搂住李晓丹的肩。
“你躺在我身上休息一会吧。”李晓丹看着东方一笛说。他的心在飞快地地拽向高空。广东如同天使的羽翼向她飘来。渐渐地在她的视线中变得真实,立体而富有质感。她渐渐地深入了它,贴近了它。思绪中幻想的图案终于变成了视线中可以凝视、可以触摸的物质。
广州机场到了。这座被人称誉为“花城”的城市,人影幢幢,车嘶人语,一群深灰色的鸽子从候机大楼的四方陆陆续续地飞落下来,落在他们的前前后后,宛如降落的雨点,不一会儿就浓密了。它们昂首挺胸,旁若无人地在人的脚边散步,嘴里不停地叽叽咕咕,好像在说:“你好……你好。”
不知道它们从哪里飞来的,也不知道等一会儿将飞往何方?李晓丹凝视着它们,那圆圆的乌黑眸子,仿佛在问:“你们从哪里来的呀?”
李晓丹的心异常地兴奋着,往昔的种种不幸和烦恼一扫而空。她贪婪地环视着这个陌生而又神奇的城市,环视着附近宏伟的建筑。
候机楼道里遍布着各种各样的商店和餐馆。东方一笛牵着伍晓琴的手穿行于这座庞大的“城市”里,如入迷宫。李晓丹缓缓移动着脚步,好奇地对楼内的一切行注目礼。
“啊,肚子唱‘空城计’了,先解决民生问题吧。”东方一笛说。
“好,真的有些饿了。”
他们在一间餐馆里学着洋人那样匆匆地吃了点麦当劳、汉堡包后,便乘出租车上路了。
东方一笛和李晓丹去广东的第三天,钟离东和李晓丹去广东的第三天,钟离东正式辞了职,准备去通县伍晓琴家住。伍晓琴已经把东西收拾了。钟离东只打算带走几件换洗衣服和所有书籍。这样,我就可以完全“继承”他的财产,而不必重新置办了。
“钱,够吗?”
我知道自己的钱或许还刚刚够。虽然,我的口袋里仅留有报纸发行回扣的200元钱,但想还有一部分未到手的工资(已经是月底,按理说该发放“底薪”了,而且几篇稿子的稿费也还没有给我)。我还是爽快地回答:“放心去吧,我能够养活自己了。”
“自行车,我想留给伍晓琴,她跑上跑下的。你还是自己购置一辆吧!”钟离东同我商量,我也爽快地答应了。我没有理由不爽快。
钟离东离开那天,天气晴朗,但刮起了四级大风。我把他和伍晓琴送上了开往通县的公共汽车,然后提前离开了。我把时间留给了他们。
我心里有点失落的感觉。走在路上,觉得有种孤寂向我袭来。是的,打自来到北京以来,我还从来没有如此孤独过。我同钟离东日夜相斯,他是我的精神支柱和物质后盾。钟离东,他从此便“撒手不管”我理相辉了。别的朋友呢,如东方一笛、李晓丹也暂时离开了。杨小小呢,自从深圳一别,至今也还未收到她的来信……我成了一个孤儿、弃儿。
我有点茫然地来到报社。我想探听那两篇稿子的动静。
欧阳师东热情地接待了我。不过我发现他的目光总是在躲着我。我想问一下我采写的那篇《中国品牌,算不算名牌》的情况,却又不太好意思开口。我看见欧阳师东在编辑下期报样,就过去瞧了瞧,并没有发现我自己的稿子。我有点失望。按理,都两个星期过去了,该安排了。欧阳师东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有点吞吞吐吐:“你的稿……还在……修改……真的……你的才能……不错……不过写新闻和搞文学创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哦,最近去采访了吗?”
我说我已经去建设部,采访了一位司长。欧阳师东就跳了起来:“对搞新闻最主要的是要具有新闻敏感性。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发表后,房地产方兴未艾,在今年来讲也是大热门。你讲讲都有些什么收获?”
我谈了谈采访到的一些情况。欧阳师东有些失望:“这个会议稿没有多大新闻轰动效应。要独家新闻才好。对,以后注意多接近些影视歌星、体育明星吧。他们是新闻的‘爆发户’。”
送我出门,欧阳师东拍了拍我的肩:“小李,你是搞文学的,又是青年作家,只要你坚定地走下去,相信你会成功的。北京毕竟是个国际大都市,你可昔不熟悉环境,自己又没有多少积累。你的新闻稿也有新闻味了。但是,我们报社有规矩,所有稿件的最后审定均由何总编拍板!”他最后由何总编决定讲的很重,但当时却没有听出他的弦外之音。现在想来,我当时反应实在太漫了。
我又去了总编室。何总编不在,就往回去,在搂梯口正好碰上了往上走的广告部董主任。
“你好,董主任。”
“工作开展得好吗?”董主任关切地问。
“嗯,还不错。”我回答。
董主任向四周看了看,见没人,就低声对我说:“刚开过各部室负责人会议了,说你们搞发行的因为有高额回扣,社长决定不再给你们发底薪了。”董主任的话不禁使我一惊:“何总编不是亲口说……”董主任赶紧用手指了指嘴,示意低声些:“嘘!不给底薪的建议便是何总提出来的……”见有人来了,她便慌忙上楼去了。
这样一来,我就惨了,自己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我有点茫然。想起自己口袋里只有200多元钱。昨天去缴了房租,说明只有我一个人居住了,可房东不肯恢复原来的房租费,还唠叨我们每天打水的次数多了,我又只好按现价给了他。原来还准备去买自行车呢,可现在……这是我最后的家底了。
回到住所才发现麻烦又多了:燃气灶已经没有了气,柜里的食油也只能够用一天。这时,我才有点心慌。而且,自己还有100元报纸回收款还没有上缴呢,原想等发底薪时扣除的。我慢慢地感觉到,事情并不像自己原来设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