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考片刻。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楚质皱眉说道:“刘主簿,才一两缸水,百姓怎么能用足一个月,难道他们就不用洗衣做饭不成?。
“洗衣做饭可用井水啊话刚开口,刘仁之也意识其中的矛盾,顿时明白楚质怎么一脸惊讶的模样,连忙解释说道:“大人有所不知,杭州能饮用的井水只有六口,但是不能饮用的井水却不止六口
“什么意思,你说得明白些。”楚质有些难以理解;
“也就是说,除了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龟池小方井、相国井等六处之水能正常饮用之外,杭州城内还有大大小小许多口水井,可是那些井水都咸苦难咽,只能另作他用”刘仁之继续解释起来。
“为什么?。楚质问道。
“大人此言何意?”刘仁之有些不明白。
“都在杭州城内,怎么会出现这咱泾渭分明的情况?”楚质问着,走到井边,向百姓讨要的半瓢井水,啜了半口,细细体会,虽比不上山泉清甜可口。但味道却也不差。
对啊,这是为什么呢,刘仁之呆楞不语,只是听别人这样说,仿佛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许曾经有过那么一丝诧异,但是时间久了,也渐渐的习惯淡忘起来。
“走吧,到其他地方看看楚质说道,对于刘仁之的忽略,他也没有觉得奇怪,毕竟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看起来非常普通,但是仔细研究却发现其极不简单,不过往往被人习惯成自然的忽略过去。
“下官失职了。望大人恕罪。”刘仁之惭愧说道,城外井水突然变苦涩,这还能推说在衙里忙着公事,不能及时了解情况,但是在杭州为官多年,居然对眼皮底下的事情却不清不楚,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其实也说不上失职,只是不留心环境而已,还是那句话,已所不欲,忽施于人,延而伸之,楚质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下属也不清楚的,就算是应该知道的常识,只要问题不严重,他并不喜欢随意责怪别人。
再走过了一条街,来到一处百姓房屋附近,楚质发现情况正如同刘仁之说的一样。这里也有一口水井,只不过却没人在此打水,若不是旁边搁有取水用的木桶,井边有湿润的痕迹,他以为这口井被废弃了呢。
见到楚质向水井走去,刘仁之就立即知机他想做什么,连忙抢先一步,掀开井盖。悬绳放下木桶,很快就提了小半桶井水上来,又在旁边寻了个。木瓢勺了些水奉给楚质。
接过水,微微抿了口,楚质的额眉忍不住轻轻皱了起来,苦涩的井水在嘴里转了两圈,味道与城外渔村的井水如出一辙,最终还是没咽下肚,转身吐了出来。
现在明白了两缸水怎么能用半月的原因,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城外井水是近期内才变质的,城中井水却长年如此,味道相同,其中有什么关联,而同在城中,相差不过百余步,两井之水为什么差别这样大。
问题不多。却比较关键,既然城有井水能产生变化,说不定城内六井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几十万就靠着这六口井水饮用,事关民生,不得不妨。
不过楚质也明白凡事不必躬亲的道理,在城里逛了半圈,查探过六井之后,就将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丢给刘仁之,自己却做起了甩手掌柜,就回衙与初儿做些亲密交流去了。
翌日,勉强从温柔乡中起来,吃过早餐,悠悠了踏出院门。却见刘仁之匆匆的迎了上来,喜笑颜开道:“大人,下官查明了?”
第一章第三百二十章断桥
疙州山明水秀。三面环山。山泉淡淡不竭,又有周边数凡工以西湖,蓄着一湖淡水,按说水源还是相当充裕的,然而从开皇九年,隋朝设置杭州之日起,饮水却极为困难。
当时的杭州城远没有如今这么大,南北在吴山与钱塘门之间。东西在盐桥河与西湖之间,而且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条件都较差,本江海故地,水泉咸苦,居民零落,是当时杭州的写照。
杭州城筑好以后,居民渐渐多起来,城中居民大多逐井而居。依井取水,而井水却是咸苦的。不能饮用,到西湖取水还有一段距离,到四周山中溪涧取水,路途更远。居民为解决日常饮用水问题,往往不胜来往奔劳之苦,生活十分不便,也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和管理。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其道理也十分简单,杭州濒临钱塘江,由于受钱塘江咸潮的长期侵蚀,淤积成的陆地盐碱性很重,地下水当然咸苦不堪,杭州简直就相当于建在盐碱地之上,连喝水都成问题,更加不用说发展了,幸好,这时李泌赴任杭州,察百姓之艰苦,决心掘井惠民。
“杭州六井的来历,你已经说过了,本官要知道的是,井口同在城内,两者为何有如此差异签押房中,楚质说道:“其中必有因

“那是自然刘仁之微笑。一晚没睡,史料可没有白翻,继续说道:“李泌到杭州后,为解决杭城百姓的饮水问题,他亲自来到西湖边,亲掬西湖水品尝,感到此水清淡可口,可以养民,又有泉眼数十道潜流地下,于是决定在杭州城中的人口稠密之地开凿六井,引西湖之水入内
说着刘仁之故意停滞了下,含笑说道:“李郜侯不愧是旷世奇才,开凿之井与别处却大有不同
“怎么不同?。楚质好奇问道。
“别人凿井无非是掘地挖泥。而李相却是采用开阴实(暗渠)之法不敢大卖关子,刘仁之微笑说道:“他命人将西湖东岸疏俊,把湖底挖成入水口,砌上砖石,在水口中蓄积清澈的湖水,然后,再在城内百姓聚居处开挖大池;砌以砖石以为井口,再将西湖入水口与出水口之间接上竹管,使入两者相连,引湖水入方井。”
也就是说,所谓的六井。其实就是六个比较大的储水池,因为其水源是西湖,只要西湖不干泪,那城内井中就淡水不竭,百姓也就可免除远途取水疲于奔波之苦。
李泌是什么人物,楚质其实也不怎了解,不过既然能封侯拜相的,肯定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这可以从他这开凿的六井看得出来,极具创意的办法,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想到的,反正楚质扪心自问,如果换成是自己身在局中,未必能想得出来。
“其后四十余年,可能是年久失修,六井管道时常淤塞,水流不畅,影响了城内六井的供水。”刘仁之说道:“时任刺史的白乐天,发现这个情况,再次疏通六井。并写下铭记以告后人
楚质若有所思,说道:“你的意思是,城外水井也是引西湖考而成,如今发生了变化,是供水管道埋塞所致?”
“下官觉得有这个可能刘仁之轻轻点头,毕竟这种事情有过先例,只要稍微联想,也的出这样的结论,不过在没有确认之前,他也不敢肯定,只能说是猜测。
“唤上几个懂土木水利的书吏,我们去探个明自”楚质说道,什么猜测都是虚的,让专业人员现场观察调研,就什么都清楚了。
刘仁之无所谓,反正知县关心民生,自己身为下属,当然要听令从之,当下微微拱手告退,直奔工曹而去,按照吩咐去叫几个懂水利土木的吏员杂役。
知县属橡为士、户、仪、兵、刑、工六曹,这从秦汉时期就流传下来,统称六房,然而六房并不是六间房的同义语,也不是单指六个办事部门,具体名目很多,有吏房、产房、粮科、礼房、匠科、马科、承发司、架阁库等等等等。
所以说,别看县在庞大的国家机器中,显得那么的渺看上去是那样的微不足道,然而实际上,知县权力之大之繁琐,远非后人所能想象,所谓生老病死鸡毛官。只要关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无论事大事都与县衙有关。
而古代对于官员职事分工却不怎么明确,没有专门的机构,后来干脆将所有的事情都丢到县衙处理。管的事多了,人员编制当然不断增多,六房岂能安置得完,不过话又说回来,后人总是以为古代官职精简,其实不然,一个。县里有名目的职务就有二三十个,更加别说那些没有名目,却依附官衙存在的乱七八糟的皂吏了。
不要以为机构臃肿就意味着效率低下,不干实事,虽然说事实确实多多少少就是这样,但是在古代通讯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就算官员的办事效率再高,也不能改变某些事情,况且人多也有好处,起码在楚质的一声令下,立即就能找出七八个懂水利的书吏匠役来。
根本不需要告诉他们要去做些什么,只是吩咐了句,他们就乖乖的跟着出门,而且不同于楚质与刘仁之能坐轿前行,他们还是用走的,这也没办法,谁叫这时古代。专家的地位可是极其低贱的,不像千百年后,每句话不管对错,影响力都那么惊人。
就算轿夫再健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