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楚质的指示金轿夫们轻轻放下轿舆轰心中疑惑,一个衙役知机的来到轿窗旁边,恭敬问道:“大人有何吩咐?之倪楚质沉默不语轰而随从们也不敢再问金只能莫明其妙的等待着轰过了大约二十来分钟轰楚质才轻声说道:“起轿轰回州衙
“大人之旁边的随从一阵迷糊倪以为是自己没有听清楚。(未完待续)
第一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献策
州州衙签押设非常简单。除了几排书架卜安放蒋四懈的书籍案卷外,房中只摆有一个桌案及两三张凳子,此外再无他物,将几个。劝说的官员打发走之后,虽然今日的公务已经处理完毕,但范仲淹并没有回内宅休息,而是仔细翻阅起前任知州留下的宗卷档案,不时提笔勾勾点点。
蓦然,几阵轻微的敲门声响起,打破了房中的安静。范仲淹额眉不易觉察的皱了下。也没有搁下毛笔,双目不离案卷。淡声开口道:“进来。”
房门应声而开。从外面走入一个衙役,上前几步,毕恭毕敬的行礼道:“太守,钱塘楚知县求见。”
目光掠过一缕尽在意料之中的神色,范仲淹放下手中的毛笔,虚手微引,嘴角浮现浅浅微笑道:“请他进来吧。”
过了片刻,楚质轻步走了进来,见礼之后。在范仲淹的示意下”心翼翼的坐了下来。心里还在组织语言,想着该怎么样开口说出自己求见的目的时,却听范仲淹说道:“楚知县也是为劝说老夫而来的?”
看着有几分拘束的楚质,范仲淹心情莫名的觉得一阵欣然,如果说以前还是因为何涉的原故而对楚质心生好感的话,那现在却是由于楚质自己的表现,让范仲淹另眼相待。
范仲淹出身贫寒。正是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进士。或许是这个,原因,所以他固然拥有博大胸襟,不过也多多少少对些靠着祖宗恩萌得以为官的人有些看法,不然也不会在推行新政的时候,一点余地也不给他们留下,引得诸多官僚阶级的反对。
本来以楚质的出身,虽然也不至于让范仲淹心有偏见,但也不会有什么好感觉,不过在平日书信往来中,何涉从来不掩饰自己对于这个弟子的欣赏,爱屋及乌之下,范仲淹也受到一些影响,况且抛开楚质表现出来的才学不论。光是爱民这点,就让范仲淹感到老朋友的弟子与一般的官伸子弟不同。
自从发生旱灾以来;官员们的表现范仲淹自然记在心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官员还算是安守本份,但说到尽心救民,那就有些差强人意,而且有些官员可能是占据高位太久的原故,早已脱离了处于底层的百姓,或者说是毫不在意的漠视,更加不可能会时刻惦记城外食不果腹的灾民们,有范仲淹在场的时候,自然是口号震天,纷纷表示要竭尽全力赈灾救民。但转身却将这话抛诸脑后。
这时候楚质的表现,无疑如同万花丛中的一点绿,别的官员关心百姓,无非是在官衙里动动嘴皮子发号施令,让手下衙役按自己的指示行事而已,只有楚质与从不同,凡事亲力亲为,得到某些人佩服之余,也不知有多少人在暗地里讥讽嘲笑他到底是黄口乳子,居然如此屈尊降贵,也不怕人耻笑。
蔡而这种行为却让范仲淹暗赞不已,表面上没有说什么,心中却觉得楚质没有泯然与众。没有失去忧民的质朴之心。若有所思的楚质。听到范仲淹的话,心中固然对他刚才的决定有些不以为然,但也分得出事情的轻重缓急,比起中元节祭祀求雨的事,还是自己的事情比较重要,当下收敛了心神,开门见山说道:“自然不是,太守,下官有一个想法,或者可以缓解如今百姓争相购粮人心不稳的困境,就是不知是否能行之有效。”
楚质声音有点急切,似乎还有一丝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自得,本以为范仲淹会情急询问自己,可走出乎意料的是,人家依然是那么的淡定,好整以暇的端起杯子抿了口香茶,嘴角掠过一抹微淡儒雅的笑容,不温不火的姿态让楚质心中大叹誉满天下,名传后世的范公到底不是一般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还能沉得住气,没有显露出丝毫在意的模样,如果不是已经知道他忧国忧民的胸襟,还以为他也是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的庸官呢。
相对比较,且不提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稳。单单是因为那一丝自得的心理,楚质就觉得自己显得有些相形见绌,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不是谁都有不为物喜,不以已悲的宠辱不惊的心境。
楚质在自我安慰之时,范仲淹已经手搁下茶杯,微笑道:“有何办法?楚知县不妨道来。”
“杭州干早缺粮。但是附近的常州、秀州、苏州、湖州数地,环绕太湖,水源充足,乃是天下有名的鱼米之乡,膏腴之地,我们大可派人前去购买米粮。”
南方地区,自从东晋南渡之后,就已经得到开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特别是唐代“安史之乱”经济重心慢慢向南边转移,而原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钱氏,版图就是宋朝现在的两逝路,准确的说是以太湖为中心的逝东地区。
宋灭吴越之后。其实也不是灭,吴越算是主动献图臣服的,所以相对其他国君,钱王一脉在宋代过得很滋润,这个可以从开封知府钱明逸身上看得出来,所以吴越兴修的水利得以完好保存。而宋朝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利用,经过数十年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对土地的拓垦,太湖一带地区汰野千里、盛产粮食之名早已传遍天下。
“再不然到邻近的越州、明州也成,筹粮之事不必局限于杭州一地公”楚质侃侃而谈,有几分眉飞色舞的意味,心里感慨万端,之前怎么没想到这招,真是当局者迷啊,上学的时候没少听老师讲什么反向思考、逆向思维。可真的事到临头,怎么就想不到,如果不是刚才在城外河道见到有货船驶进,才恍然醒悟过来,恐怕自己还在苦恼着应该怎么从杭州城那帮奸商士伸手里筹借米粮呢。
本来楚质也没想过这么积极出谋献策的,况且这种天灾,非人力不可抗拒,上官没有发话,自己按令完成任务就行,得过且过也没人说上半句闲话,毕竟其他官员也是这样做的,楚质不是圣人,也不是见不得别人受难,只不过实在是还保留有恻隐之心,说白些就是还有责任心,觉得自己既然有能力。那当然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这只是下官微薄浅见,却不知太守觉得如何?”说了片玄,依然没见范仲淹有任何动静,楚质音量不由变小了。感觉有些许的心虚,暗暗的思索着自己的建议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符合时下的禁忌规矩,毕竟古代不比现代,某些大户人家心地善,毡粥赈济灾民也要酒报官衙,不然为朝过所忌。看你不顺:直接判你个收买人心,意图不轨的罪名也没地方喊冤。
半个小时之后,楚质从州衙内走了出来,脸上表情淡然,几个等候多时的衙役连忙抬桥迎了上去。楚质不说,也没人敢多嘴询问他返回州衙有什么事情,一个衙役躬身将楚质扶入了轿内,询问式的轻声唤了句夫人。随后恭敬肃立在旁等候指示。
“回县衙。”楚质的声音从轿内飘了出来,似乎有股轻微的欢快的意味。
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就是鬼节,本来就是民间百姓较为重视的传统节日。最先或许是源于道家地官赦罪日。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可能是为了抢信徒,也开始横插一脚,弄了个盂兰盆会出来,两教自然就掐上了。
而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也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法事,不过普通百姓也搞不清楚谁先谁后,反正不管是的官赦罪,还是中元普渡,都无非是供奉食品给先人,或者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可能是百姓都喜欢以最小的代价获的最丰厚的利益,反正分不清楚。那干脆就一起办,再后来又有所延伸,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祈福、道场、法会都搅在一起了,十分的喜欢热闹。
而如今又逢旱灾来袭,私底下百姓就自发到各地龙王庙宇寺观求雨不止。现在听说太守大人准备举办一个盛大的法会,带领全城百姓向上苍求雨祈福,纷纷积极响应,真正做到了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特别是有些富户士伸,官员上门借钱粮时总是有诸多推辞,如今根本没人动员,却自发的带领着家仆去帮忙搭建水陆法会,为了能使会场进度更快一些,居然舍得将大把钱粮做为奖励以刺激匠役,有时候世事就是如此的讽刺,有些人宁愿相信上天神明的结护,把毕生血汗钱供奉给这虚无飘渺的存在,也不愿意从指缝间漏出丝丝点点给予急需的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