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显然如此规模庞大的军费和大刀阔斧的军事变革,足以令帝国的一切主战派兴奋,也足以令一切主和派自危。
作为绝对的主战派,而且是拥有着最激进攻击思想的帝王,刘彻不得不有些悲哀,因为这个计划在他的祖母面前,几乎没有通过的可能!
是的,在刘彻的认识中,他的老祖母向来是稳重地主和派,一切涉及到可能对帝国目前政治构成以及政策走向予以改变的决议与建议,在她的面前。统统属于忤逆以及不可接受地范围,现在刘彻已经认识到了他与老一辈决策者所存在的严重思想代沟。
而帝国的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似他这样的一个充满战争欲望与征服兴趣的天子,很显然的之前的历代天子虽然大都也都对匈奴人十分不满。但总体上来说,无论是禁中演武地孝文皇帝,还是积极准备战争的孝景皇帝,他们对于改善国民生活水平,抑制土地兼并地兴趣远在对付匈奴之上。
而刘彻很显然是这个传统的破坏者,他不仅仅对匈奴人目前的地位以及地盘有着浓厚的兴趣,更对百越,朝鲜,夜郎等化外蛮国地土地有着非常好奇的心理。
但上天对于帝国很显然是相当照顾的。太皇太后的存在对刘彻越来越表现出的狂热战争意识,起到了非常好地抑制作用,在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政治家面前,刘彻只能暂时的搁浅了无数在他大脑中早打好底稿的庞大计划了。
太皇太后半闭着眼睛。坐在她的凤座上,手里拿着刘彻递上的计划,足足半晌没有声音。
她今年已经近七十岁了,当年在吕太后身边的岁月使她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世界地许多事情,看了看坐在她左侧的孙子兼皇帝刘彻。
从孙儿的眼睛中。她仿佛看到了当年孝文皇帝禁中演武时的眼神,那是充满了强烈欲望以及自尊的眼神。
太皇太后自然明白的很,这个国家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都已经积蓄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非常不符合这个庞大帝国目前所拥有的实力与地位的是,帝国与匈奴至今存在着耻辱性的条约,这个耻辱即使是她也感到有些无法忍受,更何况年轻的皇帝!
然而匈奴人得到了帝国委曲求全的物资以及公主后,并没有停止对帝国边境的骚扰。几乎每年都有数千名帝国平民死于匈奴人的侵略。
太皇太后长叹一声,她压的了刘彻一时,却压不了这个天子一世,她老了,许多事情也早无以前般执着,特别是在短短三年内失去最爱的两个儿子后,这位老人便已看破了权利的斗争,基本上很少参与到政治的角逐中。
否则以她年轻时的个性和手段,恐怕现在依然在帝国高层活蹦乱跳,令她极度不爽的儒家大臣以及王太后的势力,早就被连根拔掉了,一如当年吕太后做的那样,铲除一切异己。
以她的地位,以她手中控制的权利,以目前天子的情况,她要做的这些和当年吕太后的情况并无二致。
可是她累了,这些天来虔诚的诵读《道德经》使她也明白了,纵使她做的再好,再完美,纵使她杀光所有的异己,那又如何?
等到她驾鹤而去,身后恐怕立刻就会出现无数的反对者,那些反对者会像对待吕太后一样,尽情诋毁她,抹去她所作出的全部贡献,将她以及她的家族冠上侮辱性的名宇,即使她曾经为这个国家费劲最后一点心血,即使她为帝国的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她每每回想起吕太后的遭遇,便如看到自己的影子一般,所以她没有趁大权在握,给窦家争取最大的利益,也没有借助权利打击田家,更没有再次驱逐儒生,在这长乐宫中每日诵读《道德经》与方士谈论养生之道。
但是,她发现这样似乎不能解决问题,她没有打击田家,但是田家却并没有放弃对她家族的步步紧逼,她没有驱逐儒生,那些儒生因此洋洋得意,更加宣扬他们的理想,那与黄老之学格格不入的思想理念,她没有过多干涉天子的日常的政务,天子却在今天给她递上了一份,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庞大军备计划。
随手挥退给她按摩的宫女,太皇太后在爱孙刘玫的搀扶下站起身来,这个帝国的政治,她已经很久没有直接参与了,以至于某些人忘记了她的存在,越发的不像话了,她的身体现在似乎还可以支持一段时间,那么就让她利用这段时间。来给帝国的未来作好铺垫吧!
昨天,她见过了准备回乡养老地老臣——曾经的丞相卫绾,虽然对于卫绾的儒家身份。太皇太后很是不屑,但是对于这样一位三朝元老,曾经给她丈夫赶过车地老人,她还是相当尊敬的。
与卫绾的一席谈话,使她清楚的认识到了变革已经不可阻挡,帝国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是对于年轻的天子刘彻。无论是她还是卫绾都不能放心。
这个年轻人充满了强烈的变革欲望,他对于目前帝国保守地政策充满了不满。但是一如所有的拥有变革欲望地君主一样,年轻是他最大的缺点。
由于年轻,刘彻并没有意识到传统政治力量的可怕,他一厢情愿的认为,帝国地变革会得到绝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一厢情愿的认为,他可以控制一切。
可事实上,他不能控制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等到有一天他发现改革遭到地方势力的反对时。以他地性格,大规模的清洗是不可避免的,而病急乱投医的行为也是可能出现的,到时候帝国将陷于混乱之中。
听完卫绾清晰而充满条理的分析,太皇太后有些惊讶,对于老丞相,太皇太后还是有着相当了解的,她不明白。这位一辈子碌碌无为,甚至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的老臣,什么时候拥有了如此清晰地分析能力。
但太皇太后不得不承认,老丞相分析的很有道理,对于刘彻的性格,和所可能作出的决定拥有着相当出色的判断力,他说的事情,刘彻肯定会做,甚至会更加激进!
可是太皇太后却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李云委托卫绾进行的,作为一名来自后世的人,李云自然对历史上刘彻那些在旧势力逼迫下做出的选择,有着极为清晰的了解。
无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一次废除绝大部分的旧侯爵位,又或者采纳桑弘羊的建议,疯狂敛财,这一切都是他对于那些不听他话的旧势力的反击,而且一次来得比一次猛烈。每一次都宜接命中反对派的致命之处。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历史早有了明确的结果,罢黜百家,使思想被禁锢,废除大量旧贵族爵位,使得新旧势力的斗争进入白热化,帝国的政治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混乱,而桑弘羊等人的建议又几乎彻底的毁掉了帝国的经济,西汉因此由盛转衰。
作为刘彻的近臣,某些事情,他不能做,有些话他也不能说,而目前唯一可帮助刘彻理顺帝国新旧矛盾,调节帝国秩序的人就只有太皇太后了。
历史上太皇太后也努力过,但很显然她的努力完全没有起到作用,对于刘彻简单的压制,根本没有作用,只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你越是不让他做某些事情,等到他有能力做那事情时,其结果只会更加疯狂和大胆。
所以,李云不得不出来请出卫绾做使客,将他所知道的后果,请求这名受人尊敬的老先生,转达给太皇太后,令她老人家出山,帮助刘彻树立起良好的政治判断能力,使将来改革到来时,尽可能的顾及到各方利益,徐徐图之,而不是大胆的无视那存在已久的即得利益集团。
当然李云也存在着严重的私心,以至于他急急的将那份规模庞大的计划交到刘彻手中里,让他去和太皇太后谈,李云相信,这份计划肯定会被通过,虽然金额会有所减少,但是通过是肯定的,他相信,在听了卫绾的话后,太皇太后将要考虑的问题将不再是如何打击主战派,抑制军费,而是辅佐刘彻,教他如何做一个在变革执行过程中的皇帝。
假如太皇太后连这个也想不到,也做不到的话,那么,她便不再是历史那名一夜毁灭建元新政,迫使刘彻放弃大部分权利的帝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女政治家之一了!
果然太皇太后来回走了几步,看了看刘彻,下定决心道:“彘儿,你长大了,有自已的意识了,但是哀家依然要告诉你。这个计划哀家拒绝动用赋入,因为那会伤害到帝国明年的农业生产!”
听了这话,原本坎坷不安的刘彻却是大为心喜。因为太皇太后至少没有明确的反对,只是反对动用赋入,在帝国的税收构成中,赋税是分开地,赋是按人头算,征收用来组建军队,兴修水利。而税则按田地数量计算,主要是提供给天子修缮宫殿。支付官员俸禄。
大汉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