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风极非常不爽的是,每个部族的大佬来。都会在太昊铜钟前流连忘返,斟戈原也不例外。
直到大元诸城的代表来,他的担心终于变成了现实。
大元四城是一起约好来的,这个代表团也是今年太昊所接待过的最大规模地代表团,四城共来了300余人。
据马齐说,还有100多人因为不敢上筏子过河而被阻挡在大河对岸,就算这样子也花了三天才完全渡过大河。
大元诸城共带了十多车礼物,包括各种陶器、纸张和麻制品。大元城雷打不动的是盐。光这东西就有7车。
“族长——哇!这个可是好东西啊!俺们城里能不能也铸一个?”
马齐的大嘴巴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要求的,随后木穷和元昊也隐约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这就差不多得一千斤铜啊!
风极的脸上心疼得一抽一抽的。
不过更让风极心疼的在后面。
大元城地木恩没有来,只派遣了几名长老过来,就是这些长老们提出了一个重要地问题:“族长。眼下大元城为往大元诸城及太昊送盐、布和纸已经非常困难了,马匹不够,牛车更少,而太昊对盐的需要一直在增加,以后能不能为大元城增加一点马匹和牛车?”
这个我是知道的,不仅太昊的用盐在急剧地增加,大夏城(木驼那边)、少昊、姜氏诸族、公孙氏诸族的需求都得从大元城产出,我一直也很少为此特别关照大元城,让他们负担了额外的压力。
“这样吧,大元城以后都不用负担盐的生产了,我会让族人在海边建一个专门的盐场,以后的运输全部由太昊骑兵负责,大元城的族人愿意留下来在盐场工作的也可以留下,其他的人可以回城居住了,而且在以后的五年以内,大元城的宗庙将无偿地得到足够的盐分配给族人。”
“那五年以后呢?——”大元长老不放心地问。
看来是让大元诸城系统地向私有化转变的时候了。
这方面贸易城和太昊城已经走在了前面,但贸易城是以贸易立身,本城的产出用于交易就足以让族人过上富足的日子,大元在这方面不具有可比性。
太昊则不同,目前仍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其他的产业都是补充,不具备主导地位,所以能为大元提供一个样板。
对大元来讲,首先要把所有制的单位缩小,从全民所有制转向集体所有制  这让我想起后世的所有制改革。
首先就是让原来的各部族独立掌握足够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然后和宗庙形成纳税和交易的关系,而宗庙则掌握铜、盐之类的战略商品,这样宗庙的压力就会降下来。
后面则是大力发展制造业,加强宗庙对核心技术的掌控,从而控制城内的经济核心,间接地拥有了对诸部族的控制权。
有的东西是大元能直接照搬的,有的东西则只能让大元城的长老根据大元城的特点揣摸了,说不定会出现“具有大元特色的”城市建设模式呢。
风极则从我和大元诸城的沟通中知道,牛车和骑兵的投入又得增加了,这让他再次心疼得呲牙。
这一次大元诸城带了丰厚的礼物,我也没打算让他们空手而归,土鲁将牛车制作的技术基本上都传给了他们,更费尽心力为他们铸了四口铜钟。
同时,太昊通宝的技术没有外传,尽管都算是太昊部族,但按我在后世的经验,制造铜钱的部门应该是唯一的,即使是同族的其他部族也不能掌握这一工具。
但我还是将部分已经铸好的铜钱送给了大元诸城,每城约分到4000枚钱,让他们在贸易中试用一下,以后再以交易的方式从太昊城得到更多。并要求大元诸城也必须按太昊现有的比价(主要是和盐、粟的比例)进行交易,以保证太昊通宝在诸城中的等效性,体现“通货”的优越性。
铸钟的工作在进行中,我却巴不得能将自己分成四块,该往斟戈氏那边去找马?还是去由族那边的大方城建城?或是留在太昊城制豆油?还有公孙氏那边的建城情况也让我放心不下。
正文 第一百八十八章 … 豆品试制
 更新时间:2009…2…16 14:25:45 本章字数:2244
几番比较下来,还是想先琢磨点豆制品出来,这东西实在太诱人了,放在宗庙里已经让我谗了好久。
但豆制品制作的第一步却不是点火烧水,除非就这么炖东西吃。
后世的几乎所有豆制品都是从磨碎开始的,而我手里竟还没有一副石磨!
用铜来铸好像过份了一点,一副完整的“铜磨”制作下来,怕不得像铸一口钟一样重?!
算了吧,还是想办法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石材,用青铜凿子试一下,说不定,一个全新的行业就会因此而诞生呢。但想起来有点好笑,难道“石匠”竟是因为想喝一口豆桨而出现的?
土鲁得到这个任务也挠了一下头,他也没有想过用青铜器凿石头的可能性,但既然族长有指示,那就照办吧。
铜匠坊里转眼间又堆满了石头,铜凿也很快有了从1比8到1比3不等的锡铜比,各种材料都有。我和土鲁拿一块块石头和青铜凿反复比较,最后找到一种偏青白色的石头,断面上好像有一些小晶粒的那种,在1比5的比例铸出来的青铜凿下,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切割效果。
我把图纸交给土鲁,让他们凿出粗坯和基本的纹路,最后的关键部位还得等我亲自来处理。
同时我让土鲁加工赶制一个“导流槽”,用于盛装和引流磨出来的豆浆。
五天后,等我得到通知再到铜匠坊时,两扇磨盘已经做好。甚至已经在下磨盘上装了木质的磨芯,但上磨盘添料的地方还只是一个圆孔,整个磨盘比较小巧,直径只有25厘米左右,两扇磨盘加起来也不过就20厘米高。
但添料孔的加工方法体现出了石器时代的高水平——竟是磨穿的!看来土鲁已经将弓弦钻孔的方法应用到了极致。这些匠人们对石材的选择和加工应用水平远高于我这个后世的“知识分子”!
我亲自操凿,为土鲁和他的徒弟们示范如何将添料孔的下端凿成一个螺旋形出口,以便将来添料后能顺利地导向整个扇面。
上磨盘的表面还有一个加装手摇柄的圆坑,也是采用磨孔的工艺制作的,精美程度让我也叹为观止。
将小小的石磨搬到宗庙装好后,第二天,我把土鲁叫上,在宗庙的仓库外面合作了一把石磨豆浆的生产。
已经泡了一夜的黄豆和水一起一勺一勺地加入添料孔,白色的豆浆从石磨的四方缓缓地流出来,沿导流的木盘流入陶盆。
土鲁一边摇着木柄。一边难以置信地看着他的劳动成果:这些圆颗粒怎么会变成了羊奶一样的东西?
不过在没有糖的情况下,第一碗白豆浆并没有给我带来特别好的感觉。从营养学的角度,这东西和后世的豆浆并不差半点,但口感却一点竞争力都没有,看来仅靠这一点东西不能催生一个物种地推广。
下一个尝试是将干豆子磨成粉,即将大豆炒熟炒黄以后再磨成细粉。一次试制之前我从磨制豆浆那里了解到一个重要的经验,在磨盘比较小的情况下,一次磨制出来的豆颗粒还是比较粗糙的,所以磨粉工作是在两次磨制之后才结束的。
这一次得到了让土鲁大为满意的产品——炒豆面!
我和土鲁还在磨制的时候,仓库外已经挤满了闻香而来的人头,土鲁对黄豆面的味道赞不绝口,坚持要将这东西作为他们匠作区的特色食品,让徒弟们优先享受到。
但接下来的豆制发展就让我犯了难。
要做豆腐,我没有石膏。
要做豆油,我还得造一台榨油机!
谁知道榨油的设备是怎么做的?
我看着这盆炒面发起了愁。
还好,我好像还知道酱油怎么做。以前我到过酱油厂的,那里一坛坛满满的大豆和盐装在一起,放上大半年就沁满了酱油,这个工艺可能比较简单吧!
不管了,反正我的时间比较紧张,希望能尽快赶到大方城那边安排下一步的建设。就让族人先尝尝豆浆,再嚼点炒面吧。酱油是一时半会出不来了,但也不能耽误时间,先泡上一坛吧,看年后有没有发生我想要的变化。
在宗庙议事厅外面的小广场上,我摆上了三个大坛子,每个里面都装上了百多斤豆子,用盐覆满,藤筐盖上。临走时特别交待族里的长老们,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一定不要动坛子和里面的东西,只到我回来再处理。
元方和梅梅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一个月以前就在催我出发,他们娘俩都在家里合计怎么样在大方城那边另建一座好房子呢,按我从他们的设计图上看,起码已经有四室两厅了,乖乖,面积得有100多平米啊!
不过我也有些着实放心不下,那边的城区规划还没完成呢。
赶到大方城时,才发现我的担心和到来几乎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