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妻大妾-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的难处便是臣子们首要考虑的事情。吴天佐已经倒下,此乃既成事实。朝中各大臣开始纷纷替皇上考虑镇海大将军的人选,明着说是为皇上分忧,实际上是趁机提拨自己的势力,进一步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康王多日不上朝,暗中指使他的嫡系势力向皇上举荐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忠勇大将军李仁奎的侄子李云羡为海宁镇海大将军。

禄王则入宫唆使太皇太后也掺和一脚。庆王刚从北疆回来,对海防一向不关心,这次他理智的保持沉默。左丞相王明举则保荐御前侍卫李广源去海宁,原因无他,只因为李广源乃是皇上龙潜时的伴读,真正的天子近臣,皇上的心腹。

这种时候海宁军心势必不稳,若是派别人去恐怕不能服众,皇上也未必放心。况且,更换镇守边关的大将本身就是皇上培植自己嫡系势力的大好机会。连臣子们都知道把握机会推自己的人上位,皇上为何不好好地把握呢?毕竟皇上登基不久,根基尚未稳定,这件事对皇上巩固皇权来说乃是天赐良机。

然皇上有皇上的考虑,已有的嫡系势力自然是可靠地,但身为皇上本就应该怀柔四海,用天下一切可用之才,于是他也没有采纳王明举的建议派李广源去镇海,而是折了个中,升兵部主事柳明澈为兵部郎中,授靖海将军,任御前侍卫李广源为钦差大臣,授尚方宝剑,与柳明澈一同南下,监督吴天佐与柳明澈将军务交涉完毕后即刻押送吴天佐等一干钦犯进京受审。

旨意一下,满朝文武纷纷侧目,想不到兵部一个不起眼的六品主事居然在一日之内连升三品,一跃成了兵部郎中且成了靖海将军?皇上如此不拘一格用人才到底是什么意思?

立刻有言官上书,说柳明澈出身商贸世家,并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不谙兵法,难当大任。

皇上冷声驳回:“难道爱卿你懂兵法,可以统兵布阵剿灭海匪倭寇?”

此言官虽然是康王麾下势力,但却是个迂腐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最是贪生怕死,对用兵之事知之甚少,于是老实的闭嘴。

另有言官上书:柳明澈虽然曾在庆王府效命,也跟着老王爷去过塞北阅兵督察军务,但却不知海战,没有水上船上作战的功夫,请皇上三思,不要拿海宁五万水兵的性命当儿戏。

皇上大怒,将其奏折直接摔到对方的脸上,喝道:“你这是在教朕如何做皇帝么?”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皆闭嘴。再无一人嫌自己命长闭着眼睛往枪口上撞。

第二日,李广源奉命离京,之前悄然来见皇上。皇上拍拍他的肩膀叹道:“东濯啊,朕这次任命柳明澈为靖海大将军,心里也是没底儿啊。柳明澈这个人——英勇是有的,功夫也不在话下,一身轻功着实了得,比朕的近身侍卫还强三分。只是这带兵打仗不是靠个人的本事,而是靠着对兵法的深刻研究和对全局的统筹安排。你给朕建议的这个人……行么?”

李广源忙拱手作揖,微笑回道:“皇上多虑了。柳明澈年轻些是真的。但老话儿说自古英雄出少年。皇上如今风华正茂,提拔重用之人也应该从年轻的臣子中挑选。那些五六十岁的老臣到底少了那股冲劲儿,在朝中做做文章动动嘴皮子勾心斗角互相倾轧是可以的,果然拉到战场上总是少了几分锐气。

柳明澈这个人,臣是从贡院阅卷那时开始注意他的。虽然他是庆王府上出来的人,可此人为人刚正,不屈从,行事不莽撞。臣查过他的履历,虽然出身商贸之家,但十岁那年便被父亲送去凤落山跟山上一个隐居多年的武道高人潜心学武。八年的时间,剑道初成。

后入幕庆王府,跟着庆王爷东奔西走,说是护卫,实则为庆王爷的左膀右臂。后来在直隶赈灾时剿匪立下军功,先帝爷便封他兵部主事,在兵部历练,如今已有四年的时间。这四年中,他所经手的军务无一疏漏,御下严厉,赏罚分明,从他手下出来的人个个儿都是一顶一的能手。

皇上,这样的人若是一直在兵部窝着,时间久了恐怕他身上的锐气就会被这些京官给磋磨尽了,宝剑少了锋芒,岂不是白白的浪费了一个人才?”

皇上听了这些话立刻微笑点头,说道:“原来东濯早就将此人考察好了。嗯,那朕就放心了。这一路南下,你也要好生提点一下这个柳明澈。对了——卢俊熙是他妹夫吧?江浙府尹杨博云是他老丈人,他爹柳裴元又是江南富豪,他这个靖海大将军做的也不算是毫无根基了。”

李广源笑道:“皇上说的很是。但杨博云如今在京述职,柳裴元也在京城,皇上若是不放心,可以从这两个老家伙身上做做文章啊。”

皇上微笑点头,说道:“行啦,东濯,你去吧,朕心里有数了。”

李广源忙叩头领旨告退。

柳明澈和李广源携圣旨离京南下的第二日,皇上便又有旨意给杨博云:江浙府台杨博云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深得江浙一带百姓褒奖爱戴,朕心甚慰。特升杨博云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留任上京,陪王伴驾。钦此。

江浙府府台本是封疆大吏,四品衔。都察院副都御使虽然是个三品,但却是个京官儿。虽然俸禄比四品的高,但却是在皇上身边,诸事都要收敛,不比封疆在外天高皇帝远,有些事情可以行权宜之计。

杨博云这次有点明升暗降的意思。不过为官一场最后也不过是为了封妻荫子而已。杨博云本就不是个贪得无厌之人,这几年在江浙做官,也着实是操了不少心。如今上了年纪留在京中,倒也正好将养身体,从背后里给下一辈指点一下迷津,倒也安乐自得。

只是柳明澈升任靖海大将军之事太突然,行程又赶得很,无法带家眷同去,杨博云又要去江浙府和信任的府台做交接,又记挂着新婚的女儿独自在京,心里很是放不下。便同柳裴元商议着要带着杨素琴一同回南,等办完了交接之后派家人送杨素琴去海宁和柳明澈团聚。

柳裴元因记挂着卢俊熙和雪涛即将回京,且柳皓波的鞭伤未好,柳皓波之妻李氏因身孕也有些不适之病症,不宜搬迁走动,便许了杨博云只叫素琴收拾了细软随父南下,然后再去海宁和柳明澈汇合。

柳明澈到任,卢俊熙便带着柳雪涛及一干家人回了京城。这期间卢俊熙夫妇又去江浙府逗留几日,恰好杨博云带着素琴赶到江浙府,几人匆忙之中倒也空了半日说了些闲话。信任江浙知府乃原绍云县仙台顾明远,顾明远是杨博云的手下,又和卢俊熙柳雪涛夫妇关系甚好,柳雪涛在江浙府的产业依然交给林谦之和黄氏料理,秀儿和阿根夫妇从旁协助,再有顾明远在江浙府照应着,倒也跟之前杨博云在的时候相差无几。

如此一来一回,便是一月多的时光过去。卢俊熙带着柳雪涛再回上京时已经到了五月中旬。

京城码头上有柳裴元一早派来接应的车马家人,卢俊熙夫妇的船靠了码头,随行的仆从早早的下船去同迎接的人打招呼,众人先迎了卢俊熙一家三口下船上了马车,又等着翠浓香葛等近身服侍的丫头把主子随身的包裹拿到车上,石砚便叫大马车和丫头们先行回府,自己则带着其他男仆把卢俊熙从南边带来的各色土仪特产及给各府上的礼品箱子一一搬下船另外装了马车拉回家去。

卢俊熙夫妇并不着急回自己家里,而是先往柳家来给柳裴元及夫人安氏请安。

柳裴元这几年上了年纪,越发的重别离起来,因柳明澈夫妇南下的缘故,好几天都提不起精神来,整日闷在书房里不愿出门,今儿因听说女儿女婿都回来了,方有了些笑脸。安氏则叫厨房准备了丰盛的宴席给卢俊熙夫妇接风洗尘。

大马车进了柳府的大门后停下,卢俊熙先行下车,然后把儿子泓宁抱下来放在地上,又转身去扶着柳雪涛下车。泓宁便已经高声叫着‘外公外公’跑进垂花门一直跑到上房厅里去。

柳裴元听见泓宁的声音笑呵呵的从屋里迎出来,看着外孙子开心的说道:“修远,来给外公抱抱……”

泓宁张着胳膊让柳裴元抱,柳裴元着实使了使劲儿才把这小家伏抱起来,忍不住笑着叹道:“嗯——这才不到两个月呢,这孩子竟然沉了这许多!”

泓宁搂着柳裴元的脖子甜甜的亲了亲他的老脸,认真的说道:“外公,我好想你哦!”

柳裴元的心里顿时比吃了蜜还甜,笑着问道:“是么?想外公还不快点回来,怎么跑去慈城绕了个大弯儿?”

“娘亲要吃杨梅嘛,爹爹也要吃。所以我们就去慈城咯!还有还有——慈城也有个舅母呀,长得好漂亮哦!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