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洪荒封神之云落千川-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霄亦笑,言道:“亏你还记得。这孩子似乎有些先天不足,他大哥早已破壳而出,他却……”

话音未落,只听得轻微的喀喀声响。蛋壳微微裂开了一条小缝,而后一缕白色的火光自缝隙间渗出,一点一点地融化了蛋壳,而后尽数吸纳了去。

云霄摒了呼吸,看着那裂口一点一点便大,渐渐显露出其间的小家伙。小家伙倒是十足十的三足乌,却披了一身雪白的绒羽,口中喷出细细的白色火光,消融吞噬着滋养自身的灵气蛋壳。

还真是白色的三足乌!……云霄好奇地伸手碰了碰,软绵绵的触感令她瞬间失神了去。唔……果然与当日自己所想一模一样……

小白乌将蛋壳吃尽,三只爪子在云霄掌心轻轻地挠。没有半点尖锐的感觉,只是有些痒。小白乌在云霄掌心蹭了蹭脑袋,细细软软的声音传了开来:“母亲……”

嗯、嗯、嗯?云霄有些担忧起来。他究竟是男的还是女的……哦,不对,究竟是雄的还是雌的?倘若是雄鸟,这样可不大妥当,将来化形之后可就……嗯……
 
 74、金乌白乌 。。。 
 
 

小白乌歪歪脑袋,冲着孔宣软软地喊了一声父亲。

孔宣明显在憋笑。

云霄赶紧道声抱歉,捧着新鲜出炉的小白乌入了火云宫,声音远远传了开来:“那是哥哥,不是父亲。唔,硬叫叔父也可以,毕竟他弟弟是你师叔……”

孔宣笑了笑,亦入宫内。只不过,他先拜会了伏羲、神农二人,方才光明正大地入了公孙轩辕屋内。此时屋子里乱得一团糟,一只纯血的小金乌飞至半空中,向小白乌扇了一股又一股太阳真火;小白乌吐出一缕缕白色火焰,勉强在自己周身布下了防护。白火虽然微弱,却胜在绵绵不绝。小金乌扇了一会,觉得累了,扑腾着翅膀飞到公孙轩辕肩上,骄傲地俯视着小白乌。

小白乌亦扑棱扑棱翅膀,飞到云霄肩上站定,毫不示弱地反瞪了回去。云霄终究是矮了一些,小白乌瞪了片刻,一撇头,顺着云霄手臂走下,钻入衣袖之中,不见了踪影。

孔宣摇摇头,笑问:“可曾起了名字?”

“未曾。”公孙轩辕言道,转头望了望停留在自己肩上的小金乌。小金乌高昂起头,大声说道:“帝俊!”

孔宣一噎。

“换一个可好?”陆压终究是有些担心,“不如……”

“不换!”小金乌蛮不讲理。

公孙轩辕将小金乌取下,笑道:“帝俊便帝俊罢,难道我们还护不了他周全不成?”言罢,他向云霄袖口望了一眼。只听得袖口之内传出细细软软的声音:“楚笙,我唤楚笙。”

云霄闻言,微微一怔,只怕又是一个前世执著的孩子。只不过,难道合他夫妻二人之力,还护不了这俩孩子周全不成?更别说身边还有许多大能在!





75

75、佛道再争 。。。 
 
 
云霄掰指头算了算,自己自有孕到现在,也不知过了一千两百年还是一千三百年,总之人世间已经朝代更迭了数轮,而今当是盛唐之期,倒是可以下界看上一看……

人皇得子,众仙不免又要道贺一番。云霄自公孙轩辕口中得知楚笙的性别之后,担忧之心大增。她倒不是担心自家儿子成了断袖,只不过看起来太好欺负,日后只怕要吃些苦头。至于大儿子,暂时还轮不到她操心。毕竟在她体内经过柔和的灵气滋养,又有天池之水淬体,暴戾之气也消解了十之八九。二儿子听话是听话,可哪有时时刻刻黏在母亲身边的儿子?

恰好公孙轩辕提议,要让大儿子到她的世界中去历练一番,横竖不会受到太大伤害,也不会闯下太大祸来。云霄心念一转,索性将小儿子也送了进去。至于他二人在那里会生出什么事端,她也不想太过追究,横竖还有自己收拾残局。

却不知人间是什么时日了?

云霄这个念头一冒出,便再也收不回去。她按捺不住,向公孙轩辕提出了下界的建议。公孙轩辕沉吟半晌,方才说道:“过些时日罢,莫要在这节骨眼上下凡。过了这一段,我陪你下界便是。”

云霄一怔,也不去掐算天机,只问:“怎么了?”

公孙轩辕喟叹一声,言道:“你久居火云宫不出,又不曾查探过下界,自是不知。数百年前佛门在东方建了白马寺,前有鸠摩罗什东传佛教,后有玄奘法师西取真经,早将东方世界搅得一团糟。此时天帝正恼火着呢。”

云霄大奇:“老师与诸位同门却从未跟我提起过。”

“一来你有孕在身,需要静养;二来三清在人间的香火气运只剩下了一丝,九成九倒被天庭占了去。元始、通天二位圣人宁可顾着地仙界,也不愿去理会人间。老子圣人担着东方道教教主的虚名,信仰之力却远不如天庭一个小小土地,索性也就任由天庭与佛门去闹。”公孙轩辕一一解释。

云霄一愣,取经已毕,天庭竟没有太大动静?是天帝天后另有计谋,还是天庭实在是腾不出人手去对付?照那两位的性格,前者的几率似乎要大些。她向人界望了望,又算了片刻,喃喃自语道:“元和十四年……元和十四年?”

公孙轩辕望着惊愕的云霄,不免有些担心,问道:“元和十四年怎么了?”

云霄微微蹙眉,伸手一挥,凭空造出一面巨大的水镜,镜中正是人间之像。自梁武帝三度舍身之后,佛教在东方广为流传,一度挤压了东方道门,一向被视为正统的儒家亦有摇摇欲坠之感。虽有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二度灭佛,终究无法阻拦佛教大兴之势。而元和十四年,人间的大文学 
 75、佛道再争 。。。 
 
 
家韩愈写了一封奏章,名曰:谏迎佛骨表。

也就是说,不久之后,唐王当迎佛骨入宫供养三日,以表向佛之心?

云霄不知那位天庭至尊究竟有何打算,却明了他向来不是忍气吞声之辈。佛教“三武之难”,多半便是他的手笔。可佛教毕竟已经大兴,三清又是一片模棱两可的态度,只说圣人不好插手晚辈之事,却不知那位天帝要如何应对?

人教几乎断根,阐、截二教只剩下零零落落的弟子,三者勉强撑起了东方道门;天庭起先以神仙崇拜取代人族问道之心,本身便是一步臭棋;纵然三清脾气再好,也不可能在东方世界沦陷之前,去帮天庭一把。对于那位陛下接下来的动作,云霄可是有些期待。

出戏时间太久,看戏成了习惯,也就习惯挑戏了不是?

人世间,唐宪宗浩浩荡荡地率了车驾,亲迎佛骨。民间向佛之意愈发旺盛,寺庙佛塔大肆修建,纵使寻常山野人家,亦备了佛龛香炉,老太太们手捻佛珠,一下一下地敲着木鱼。她们只向佛家乞求来世的好报,默默地积攒着一世善因。

渐渐地,佛教开始被东方子民以自己固有的思维诠释,佛教教义只留其表,骨子里却是各家驳杂的道。佛教在东方的气运一丝丝衰弱下去,表面上却依旧是一片旺盛的香火。佛祖释迦牟尼不解,却也只认为是东方气运衰微,连带佛教所得也渐渐衰弱了下去。可他佛门已几乎遍传了世界,他还有更大的对手要处理。至于这小小的华夏神州,暂且放下便是。

次年,宪宗皇帝薨。韩愈奏章上的“信佛皇帝皆短命”之言一语成谶,天下震服。再看《谏迎佛骨表》,字字珠玑,字字啼血,好一个洞悉福祸的臣子,好一个忠心耿耿的韩愈!

二十一年后的秋天,唐武宗诏命:天下佛寺僧尼并勒归俗。佛家称其为“会昌之难”,意为佛门在东土的最大一场劫难。僧尼还俗,香火不复,流传民间的小乘佛教因不带上乘道法,渐渐为乡野黎民所曲解,同化为东土自己的佛教。

天庭之上昊天只觉扬眉吐气,未免又动了别样心思。他托梦于后世帝王,又频频显圣,令得后世自称受命于天的帝王叹服不已。宋大中祥符八年,真宗尊昊天上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生生将“开天”之名安在了昊天身上,民间向佛之心减退,渐渐拜起玉帝来;百年后的宋徽宗政和六年,昊天又被皇帝尊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上帝”。虽说只有“大天帝”与“上帝”之差,却着实将玉帝之位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从此,人间尊玉皇大帝为东方天庭神权最高的天神,三清虽有法力,却无神职 
 75、佛道再争 。。。 
 
 
,排位于玉皇大帝之下。人间界皆认定玉帝统御三界(天、人、冥)、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卵、湿、化)、六道(即六道轮回),成为了天地间第一大神。

而先前的佛门崇拜,则杂糅在了玉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