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朝的太监-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如此!”兰儿跟萧然对视了一眼,心里都说:这李鸿章果然有手段,有魄力!略一沉吟。兰儿又问道:“这些招募的劳力。可还稳定?工钱大概是多少?”
按察使道:“以纺织厂为例。多由当地农民趁农闲之时帮工,平均每月的工钱。一般在二百文左右,布四到五尺。江宁跟沪上一带,工钱则要略高一些。至于机器厂跟船厂,招募的是正式工人,工钱一般为三百文左右。”
自辛酉政变之后,由于新钱地流通,以及朝廷出台的一系列平抑银价跟稳定物价的措施,白银跟制钱的兑换比例,已经从咸丰十年地一两白银兑换两千三百文钱,下降到了一两白银兑换一千六百文钱。也就是说,三百文的工钱,约折合白银一钱八分还富裕,这在当时的物价来说,是普通人家相当不错的一笔收入了,只要不是大手大脚,基本上够一家人两三个月地花销。
看来江苏一带的工人收入,相当不错,难怪当地的工业会在短短一年地时间里发展地如此之快,甚至比京城做地还要好,也难怪这用来赈济的粥厂形同虚设了。萧然禁不住面露喜色,工人收入地增加,也利于进一步提高工业的生产输出,推动整体工业的建设和发展。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工业发展或是百姓生活水平的问题,还包括原有封建体制经济的逐步瓦解,以及原有士绅阶层的没落。与之对应的,将是新一代资本体制的诞生,以及资产阶级的迅速崛起!
新旧体制的转变,难免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但是衙门如果推行政策得当,在这条资本积累的道路上无疑会起到缓解矛盾、保驾护航的作用。事实证明,这一年来江苏各地仍保持着相对稳定。那么整个江苏的工业之路,也未尝不可以视为一个典范,一种模式,在全国的范围内推广。
一念至此,萧然就忍不住考虑着是不是要让李鸿章办个报告团之类的,去巡回指导、介绍先进经验,或是令其他地方督抚组成考察团来参观学习下什么的。吩咐启銮,再望前过了秦家大桥,李鸿章率领江宁文武官员在此接驾,按
大小排列,肃立道边。先是三声长角,李鸿章亲自道:“臣江苏巡抚李鸿章,恭迎圣驾!”
身后百官跪下,三呼万岁。兰儿传旨平身,扈驾进城。这是萧然第一次见到李鸿章,前世曾经在照片上一睹这位叱诧晚清政坛四十余年的大佬晚年时的风采,宽阔的额头,高高的颧骨,炯炯有神的目光,自然而然的透出一种睿智。而此时的李鸿章刚好是四十岁壮年,身材高大,少说也有一米八几的个头,肌肤较黑,棱角分明的一张脸孔,显示出一种格外的果决。颌下三偻胡须,又显出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
李鸿章其人,也是晚清历史上最富争议的一个人。同样作为胘骨大臣以及洋务派先驱,左宗棠堪称一代名臣,铁骨铮铮,曾力排众议率领六万湖湘子弟收复新疆,为表决心,六十多岁的老将毅然抬着棺材上战场,收复了六分之一的国土!如此丰功伟绩,拳拳爱国之心,百年之后亦足以令人肃然起敬!而曾国藩虽然号称曾剃头,然平定江南,创办洋务,倡导西学,等等功绩终究不能抹杀,号称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匡救时弊、整肃政风,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乃至于后来的毛泽东跟蒋介石,居然说出了同样的一句话:独服曾文正!
而唯独这位李鸿章,自始至终背负着千夫所指的骂名。因其一生签署丧权辱国条约无数,甚至于到了二十一世纪,仍然有人指责他是“卖国贼之最”。历史上在1885年,他代表清政府在天津与法国签订《中会订越南条约》(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之后签订的一个地地道道的丧权辱国条约)之时,左宗棠拍案说出“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还说:“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很不幸的是,这句话果然应验了。
甲午战争的惨败,《马关条约》的签订,种种卖国条约,从李鸿章的笔下一个个的被签署。一直到他生前签订的最后一个条约——《辛丑条约》,标志着大清国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已经完全沦落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以至于素来以权威著称的《辞海》中,对“李鸿章”这三个字的注释是:中国近代史上媚外卖国的典型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是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代化”运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作为早期中国工业基础的一系列军工企;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族资本企业“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中国最早的近代采掘企业和冶炼工业;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根电报线的铺设;率先提出派遣人员外出留学、后来造就出包括詹天佑在内的大批人才的留美幼童;最早在各省设立洋学局;最早在上海设立外国语言文字学馆;最早在天津设立医学堂……
有人说,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工业,如果抛开卖国的情感理论,那么这句话,无疑是比较中肯的。梁启超曾经说过,“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而美国总统格兰特退休后周游世界,称李鸿章是他遇到的“四伟人”中的最伟大者(另三位:德国首相俾斯麦,英国首相迪斯累里,法国总理甘必大)。萧然还记得在前世看过的《李鸿章传》中,美国哈佛汉学家费正清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列强未能‘分裂中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善于巧妙地利用(对这种方法我们还缺少研究)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避免了晚清中国最终被八国联军肢解的人,无疑正是李鸿章。
至于那林林总总的卖国条约,这也是一直将李鸿章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一颗最尖利的钉子。可是没有人能够预测,在晚清那早已腐烂到了根基的政权下面,在大清国那落后到了近乎垃圾的军力面前,如果换上另外一个任何人去谈判,是否就能够保留中华民族的尊严、利益、以及那不被列强凌辱和奴役的命运?……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这样说。他还曾说过,李鸿章是“只懂洋务,不懂国务”,这句话也许是对的,那么也就难免李鸿章其人,在醉心与洋务运动的同时,注定成了一个悲剧式的人物。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该如何去利用?望着李鸿章那一米八几的身影,萧然不觉暗暗思量。
第八卷 混迹后宫 第一百七十八章  落脚江宁
 更新时间:2008…10…29 0:57:29 本章字数:3208
巍南京,六朝古都。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于此,筑南京城墙,是为世界第一大城垣。据说当年朱元璋命刘基等验看风水,选定了“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征集军民工匠二十余万,填燕雀湖以筑皇城。历时一年始修筑南京故宫,殿宇重重,楼阁森森,壮丽巍峨,气势恢宏,史称明故宫。
但是随即而来的建文靖难,燕王朱棣大举兴兵攻入南京,一把大火烧毁数间宫殿,连建文帝跟后妃也一并被烧死。明成祖朱棣即位,不久北迁燕京,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从此变成了陪都。
此后数百年间,历经风吹雨打,皇城早已不复昔日之金碧辉煌,雄伟壮丽。及至清朝太平天国在此定都,也没有把皇城选在明故宫,而是将清政府的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洪秀全做了皇帝,着实舍得花钱,举史册记载,这位洪天王曾“大兴土木,所坏官廨民居,不可胜计,以广基址,日驱男妇万人,并力兴筑,半载方成,穷极壮丽。……工甫成,即毁于火。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复兴土木,于原址重建宫,曰宫禁,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五彩缤纷,侈丽无比。”
方圆十里的一座宫禁,基本也不比紫禁城差多少了。
历史上这座伪宫,并没有能够保存下来。原因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围剿太平天国攻克南京时。纵兵劫掠,大开杀戒,疯狂屠杀了十余万生灵。为了掩盖罪行,又一把火将伪宫禁烧成了白地。这种情况萧然当然是决不允许发生,所以在曾国藩在攻打南京之前,特意让眉给曾国藩、曾国等人下达了死命令,胆敢屠城劫掠者,斩立决!并且特意派出以大学士贾、内阁学士乌尔焜泰,随行督察院特使前往监督执行。曾国破城之后。果然没敢屠城,虽然仍有暗中劫掠之事发生,但这座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