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行-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闻人君赶紧点头,“所有的公文都是近三天内收到的,各个富户士绅门都要求将税率降到和以前一样,也就是三十收一的程度,否则各位商家都会因为不堪重负。不得不考虑退出山东等地。”
庞刚不置可否的冷笑了两声:“呵呵他们都是这么说的吗?”
闻人君有些郁闷道:“正是,他们仿佛统一了说法似的,异口同声的逼迫咱们答应他们的条件。”
庞刚轻哼道:“呵呵,他们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要逼迫咱们给他们低头啊。”
庞刚自立为王,虽然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的许多士绅富户都纷纷上书表忠心,但庞刚也知道这些家伙的话听听就可以了,要是真的相信他们那么你离死也就不远而来。而那些商贾们也认为,庞刚虽然已经自立为王,但是根基维稳,许多事还得靠他们这些士绅富户支持,因此他们才有胆子同时上书给了闻人君这位青州知府。
闻人君看了庞刚一眼,犹豫着说道:“王爷,大明自开国以来,商税便定为了三十税一,咱们若是贸然定为两成,那些商贾自然会闹翻了天,您看是不是暂缓执行这条措施呢?”
“不行,绝对不行!”庞刚毫不犹豫的说道:“这些条例咱们刚刚颁布下去,若是稍微遇到点阻力就收回来,日后咱们还怎么颁布新政,下面若是有样学样,官府还有什么威严!”
庞刚的态度很坚决,自从庞刚自立以来,在山东、河南、湖北三地颁布了一步新的商业法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重新制定商业税,将以往的税率提升到了两成,这条税率一出,治下哗然,许多商贾士绅纷纷上书以明朝为榜样强烈要求降低税率,有的还威胁若是山东官府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就转投他处,不在山东经商做生意了。
面对如同雪片般飞来的请求,饶是闻人君性子沉稳,但由于刚刚踏入官场不久,养气的功夫尚未到家。一时间不禁慌了神,这就直奔着庞刚的王府来了。
庞刚看了看还有些沉不住气的闻人君,心道将闻人君一下提到了知府的位子上,看来他的经验还是少了些,还是沉不住气啊。
庞刚沉声道:“你要记住,两成的税收这是咱们的底线,谁也不能动摇,那些商贾谁要是不想在咱们这里呆了咱也不拦着。要走随便,但只要在咱们这里做生意的,那就得一定要交足了税,否则就别怪咱们不客气!”
庞刚的话隐隐带着一股杀气,说实话,自打庞刚来到这个时代后,他对大明那坑爹搬的税收就一直深恶痛绝。三十税一啊,这个税率若是放在后世,那些商人估计连做梦都要笑醒。
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庞刚一直想不通,象大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赋税收入居然还无法应付一些意外的自然灾害以及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要知道历史上许多比明朝小得多的国家。进行更大规模的连年军事行动都尚且游刃有余。
比如战国时期的那些国家就不必说了,赵国、秦国,许多次战争都动用几十万大军,以后的如三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等等都可以举出许多例子。反观明末,不必去说名义上军队数量多少,真正实质意义上动用军队十万进行一次战争已经是接近极限,超过十万一点还可以,如果接近二十万则国家财政就已经无法维持。一个这么大的国家。一个耕地面积十亿亩以上,人口接近二亿的国家,赋税收入居然少到连招募二十万真正有战斗力的精兵都做不到,那这样的赋税收入只能说已经少到了不正常的地步。
但是后来庞刚又想到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和朱棣当家的时候,国家进行了好几个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以及发生饥荒的时候赈济灾民没有任何问题。而到了明末就不行了呢?难道是因为明初的经济比明末更发达,明朝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经济处于不断衰退中?
这显然不是事实,任何华夏经济史的研究,以及任何当时人的记载,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明朝的经济越到后期就越繁荣,越发达。到了万历时期,经济的繁荣,生产力的发达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明初与之相比是望尘莫及,即便在连续发生了自然灾害后的崇祯年间,尽管相对于万历时期,经济有所衰退,但在总体上,远远高于明初则是不成问题的。经济是更繁荣了,生产力是更发达了,而国家的财政却是显得更加困难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带着这些疑问庞刚研究了好些日子,得出了一下几个结论,
1。明代的税收过低,农业税低,商业税更低。
2。明代的税收几乎在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增加(实际上是不断减少,农业税减少,商业税减少的更多)
3。明代晚期人们对任何一次增税的行为都叫苦连天,以至当政府试图增加赋税时阻力重重。
庞刚越研究越是生气,那位放牛娃出身的皇帝朱元璋亲自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朱元璋这么一规定不打紧,老朱死后,每当他的后世子孙没钱想要加税时,就会被下面的文官集团用这条“祖训”给挡回去,于是乎朝廷越来越穷,下面以文官为代表的商人集团越来越富,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破产的农民也不停的增加,最后老朱家就是这样把自己给玩死了。
庞刚可不想重蹈老朱家的覆辙,这几年庞刚麾下的军队发展得很快,但用军队用的钱基本上都是庞刚自掏腰包,用的都是他发展畜牧业、养殖业、种田和卖盐的来的银子。
每年光是军饷的开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若不是庞刚还有那本变异的《近代武器百科》撑着,恐怕庞刚早就破产了。以前庞刚还没和朝廷正式翻脸的时候,也只是严查偷税漏税,三十税一虽然不多,但那些商人却依旧想方设法的偷税漏税,后来庞刚发了狠,整治了几个闹腾得特别厉害的家伙,查封了他们的商铺,那些商人这才老实了些。
但是前些日子庞刚新订制的税率出台后,这些商人士绅终于坐不住了。两成的税收,相当于以前要交一两银子,以后却要交六两,这可是六倍啊!这如何不让那些商贾跳脚呢。
闻人君也是挑眉通眼的人,看到庞刚的脸色,他就知道这件事庞刚已经是下定决心绝对是无法挽回了,想了想,闻人君有些不放心的问道:“王爷。那孔老爷子那边”
庞刚面无表情的道:“孔老爷子那边也不例外,虽然他是本王的岳父,但也要照章纳税,这是铁律,谁也不许动摇。”
“是!”
闻人君一咬牙,抱着那撩公文走了出去,消瘦的身影有几分决绝的味道。他刚才可是从庞刚的语气里听出了几分味道,要是自己这件事干不好,说不定真的要被撸下来。想他闻人君十年寒窗。好不容易才有人赏识坐上了青州知府的位子,他绝不敢进被人就这样撸下来。
夜幕很快笼罩在大地上,紧接着月光就将大地照得一片银白。现在的青州经过庞刚两年多的经营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非常繁荣的城市,不但各州府的商贾络绎不绝的往来,就连那些台湾的夷人也经常光顾这里。
青州的变化也带动了许多行业的繁荣,无论是酒馆、客栈、车脚牙行甚至青楼等行业也兴盛起来。
现在虽然已经入夜,但青州的大街上依然人头涌涌,到处都是人群。
在青州城中间的一条大街上,伫立着一栋三层高的酒楼,这栋酒楼也叫醉仙楼。醉仙楼是今年刚建好的,用的是灵山卫出产的水泥盖起来的。盖好之后,立刻成为了青州城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当然了,这里的价格自然也是不菲,能来的人基本上非富即贵。
今天晚上。醉仙楼的赵掌柜就站在门前殷勤的迎接着客人。
“诶王员外,您可是好久没来了,稀客稀客啊,快请进!”
“诶哟,钱员外啊。您总算是来了,包大人他们都进去好一会,就等您了。”
“孙老爷,快请进”
长得肥噜噜圆溜溜的赵掌柜带着两名伙计站在醉仙楼的门口,对着一个个刚下轿的老爷员外点头哈腰,笑得脸上的肌肉都挤成了一团。
待到戍时,所有人都进去后,赵掌柜这才这才率先走了进去,在他身后两名伙计各自拉住了一扇门的把手,用力往里面拉,沉重的铁木做的大门发出了一阵咯吱咯吱的响声,最后轰然一声的关上,就这样和外面的世界隔绝了。
此时,在醉仙楼的三楼,这里摆放了十多张桌子,这些桌子周围现在都坐满了人,一名年约五十,坐在靠东边,身穿素色长袍的老人看着众人微笑着站了起来,对众人一拱手道:“诸位,老朽厉杰容这厢有礼了。”
众人纷纷起身回礼,“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