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行-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把众言官和陈新甲看向庞刚的的神情反应都一一看在眼里,不过他并没有什么表示,只是微微一笑道:“众卿家,今儿的早朝就到这里,大家都散了吧!”
说完,崇祯站了起来准备向后面走去,这时一名太监立刻就站了出来,拉着又尖又细的嗓音长长的喊道:“退朝”
随着退朝声,官员们散开后三三俩俩的向大殿外走却没有一名官员前来搭理庞刚,很显然庞刚已经被这些官员们孤立了,书迷们还喜欢看:。
看着这些官员对自己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庞刚也知道刚才大殿上的事自己已经狠狠的得罪了这些文官集团,想必自己今后的日子会更难过吧。不过庞刚也并没有为此担心,自己从来就没指望过这些只会整天夸夸其谈的家伙们会帮自己什么忙,他也相信凭借着自己的双手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庞刚等那些官员快走完后,正要迈步向外出去时,一名小太监匆匆从里面走到庞刚身前低声说道:“定远将军请留步,皇上有旨,请将军往御花园一行,皇上吩咐今日要在御花园与将军赐宴。”
“赐宴?”庞刚不由得吃了一惊,皇帝赐宴这可是臣子难得的殊荣,自己今天刚给他捅了篓子,他不生气也就罢了,怎么反倒要赐宴了呢?
看到庞刚脸上有些惊疑不定的神情,这名小太监只是微笑不语。庞刚赶紧从衣袖里掏出了一锭银子悄悄塞到了这名小太监的手里轻声问道:“敢问这位公公,皇上因何要赐宴给庞某?”
小太监颠了颠手中沉甸甸的银子,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心道这位庞将军可真会来事,这次宣诏可真是来对了。
他笑呵呵的说道:“定远将军尽管放心,虽说天威难测,咱家也不知道皇上为何要赐宴,但将军尽管放心,咱家观皇上面色并无不愉之色,想来必然是好事,将军尽管放心前往。不过将军面圣也要注意一些忌讳,比如”
这名小太监边走边对庞刚耳提面命,说了宫里的一些忌讳,这也让庞刚觉得这锭银子花得太值了
!#
第一百五十四章 赐宴
第一百五十四章赐宴
跟着小太监慢步行走在御花园中,庞刚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沿途看到的太监宫女很少,庞刚在这个原本春暖花开的时节里竟然感觉到了一丝衰败的景象,书迷们还喜欢看:。
心下感到奇怪的庞刚不由问道:“敢问这位公公,本官一路行来发现这御花园里许多地方竟然无人打扫,难道管事的公公就不管管吗?”
小太监闻言苦笑道:“将军有所不知,当今圣上乃是一位勤勉、节俭的天子,为了筹措银两军饷圣上连头发都急白了,近些年来圣上一再消减宫中的开支,现在宫里的人已经不足千人,这么点人手也只够在一些要紧的地方听差,哪能一一照顾得到呢。”
庞刚闻言后点点头,看来后世传闻崇祯乃有明一朝最为节俭的天子并不是虚言,从他削减宫中的开支、大量撤裁太监宫女就可以看得出来。
正在说话间,俩人已经来到了一个小亭子旁,崇祯就坐在一张石凳上,书迷们还喜欢看:。
小太监领着庞刚走到小亭旁恭声说道:“启禀皇上,奴婢奉命领定远将军庞刚前来见驾。”
崇祯点点头,这名小太监见状立刻对庞刚做了个请的手势,庞刚大步走进小亭后一撩官服单膝下跪行礼道:“微臣定远将军、青州指挥使、领东路三州参将庞刚参见皇上。”
崇祯把手虚抬轻声道:“爱卿平身!”
“谢皇上!”
看着恭敬的站在一旁的庞刚崇祯指了指身边的石凳道:“爱卿你也坐吧。”
庞刚躬身行了一礼后坐在了身边的石凳上,此时的他终于有机会仔细打量这位大明的末代君王,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早上上朝时的威严,一张苍白而的面孔上满是疲惫之色,就连望着庞刚的微笑也带着一丝寥寂。
很快就有两名宫女带来了两个食盒,很快石桌上就着四菜一汤,两人的面前也各摆放了一碗白米饭和碗筷。
崇祯拿起了筷子对庞刚说到:“朕听闻爱卿在青州安置收拢流民、开垦荒地上颇有建树,昨日朕更是见到了爱卿奋勇杀敌的英姿,朕心甚慰,今日特设宴款待以示褒奖。”
庞刚看着面前两荤两素一汤,不禁摇头道:“皇上,您真是太节俭了,宫里怎么也不会短了您的吃穿用度啊。”
崇祯苦笑道:“没法子,现在各处都要用银子,九边一年就要军饷五百万两,而朝廷一年的赋税也不过四百万,朕要是不省着点哪还有银子支付给九边的将士啊。”
庞刚听后默然无语,现在的大明不是没钱,而是非常有钱,只是钱都在江南富户士绅的地窖里藏着呢,有明一朝尤其是明朝末期,江南的工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雏形,稍有身家的商贾士绅家产全都是以数十万上百万计,其他书友正常看:。可是明朝的户部为什么还是这么穷呢,因为在明朝后期有一个“怪现象”——任何国家加强对私人经济活动控制的政策,任何国家试图增加工商业税收的行为,都必然遭到他们在朝廷的利益代言人——东林党坚决一致的抵制排斥,而且这样的抵制活动,几乎无一例外的获得了成功,而且这样的成功进一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正确性。“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几乎成了他们无往而不胜的理论法宝,“农本商末”在他们那里的意思仅仅是你国家要打就只能打农业的主意,你要增加农业赋税,可以商量,你如果想要增加工商业税收,那就休想!“不言利,只言义”,那都是对国家政府、对皇帝说的话,意思是你政府,你皇帝只要说说义就可以了,来说利就不好,就不光彩!
原本明朝的商业赋税已经非常之低,只有三十分之一,要是这个税率放到后世能把所有的商人给乐疯,可就是这么低的税率在那些东林党人看来还是太高了,于是经过他们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到最后连这三十分之一的赋税也给免了。最后搞得朝廷越来越穷,最后把整个江山都给弄丢了。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644年,当闯王李自成带着他的流寇大军攻破北京城时,三十五岁的崇祯皇帝让太监敲响紧急状态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钟。可平时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东林党,并无一人出现,早就作鸟兽散了。只有太监王承恩陪在旁边。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吊死在紫禁城北面煤山一棵槐树上。
崇祯吊死的时候,太监的评价是“若魏忠贤还在,天下本不会如此的。”
文官的评价是:“独夫授首,何足道哉!”
而崇祯皇帝评价却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看着这位还不到三十岁便已有了白头发的皇帝,庞刚嘴巴张了张想原本想说点什么,但又联想到后世人对崇祯滥杀、多疑、贪财、苛政、昏庸等诸多亡国之君的评价虽然不一定绝对正确,但用“无力回天”这四个字来概括崇祯的一生却绝对是没有错的,书迷们还喜欢看:。现在的明朝已经是病入膏肓的病人,任何想要拯救这个王朝的人都会被他拖入无尽的深渊。
想到这里,庞刚默默的把心中的话又咽回了肚子里。一言不发的吃着碗中的白饭,不一会碗中的米饭就被庞刚吃得一干二净。拒绝了宫女给他加饭的庞刚站起来又对崇祯施了一礼以示谢过皇帝赐宴之恩。
崇祯放下了碗筷,望着庞刚眼中透出勉励之色温声道:“此番回去后望卿能安定好山东东路局势,务要辜负朕的一番心意。”
庞刚纵然已经知道这位明朝末代皇帝的结局,心中也不禁有些感动,躬身一字一句的肃然答道:“皇上请放心,微臣蒙皇上错爱,微臣感激涕零,保境安民乃微臣责任,臣敢不尽心?”
崇祯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那就好!卿退下吧。”
“谢皇上!”庞刚施了一礼默默的倒退了几步后才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下向后走去。
当庞刚和小太监刚从御花园走出来时,正好从前面走来了三名宫女,为首的是一名十二三岁身着宫装的少女,那名小太监立时领着庞刚站在路边等待那几名宫女过去,只是当那名宫女从庞刚身前走过时,眼尖的她流波在庞刚身上一转,妙曼的身影却是停了下来。小太监不敢怠慢,赶紧施礼道:“奴婢见过坤兴公主公主,公主金安!”
“免礼!”
跟着小太监低头站在路边的庞刚只听一个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庞刚抬头一看,一名气质高雅的少女亭亭玉立的站在了他的面前。听她吐语如珠,声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动听之极,庞刚向她细望了几眼,见她神态天真、娇憨顽皮、双颊晕红,年纪虽幼,却又容色清丽、气度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