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6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说大抵兼论经、史、子、集、不可限以一类,是真出於议官之杂家也。〔班固谓杂家者流出於议官。〕今汇而编之,命曰杂考。)
  
  卷一百二十 子部三十
  ○杂家类四
  △《论衡》·三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汉王充撰。充字仲任,上虞人。自纪谓在县为掾功曹,在都尉府位亦掾功曹,在太守为列掾五官功曹行事。又称永和三年徙家辟诣扬州部丹阳、九江、庐江,后入为治中。章和二年罢州家居。其书凡八十五篇,而第四十四招致篇有录无书,实八十四篇。考其自纪曰:书虽文重,所论百种。案古太公望,近董仲舒,传作书篇百有馀,吾书亦才出百而云太多。然则原书实百馀篇。此本目录八十五篇,已非其旧矣。充书大旨详於自纪一篇,盖内伤时命之坎坷,外疾世俗之虚伪,故发愤著书,其言多激。刺孟、问孔二篇,至於奋其笔端,以与圣贤相轧,可谓誖矣。又露才扬己,好为物先。至於述其祖父顽狠,以自表所长,傎亦甚焉。
  其他论辨,如日月不圆诸说,虽为葛洪所驳,载在《晋志》。然大抵订讹砭俗,中理者多,亦殊有裨於风教。储泳《袪疑说》、谢应芳《辨惑编》不是过也。至其文反覆诘难,颇伤词费。则充所谓宅舍多,土地不得小;户口众,簿籍不得少;失实之事多,虚华之语众;指实定宜,辨争之言安得约径者,固已自言之矣。充所作别有《讥俗书》、《政务书》,晚年又作《养性书》,今皆不传,惟此书存。
  儒者颇病其芜杂,然终不能废也。高似孙《子略》曰:袁崧《后汉书》载充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蔡邕入吴,始见之,以为谈助。谈助之言,可以了此书矣。其论可云允惬。此所以攻之者众,而好之者终不绝欤。
  △《风俗通义》·十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汉应劭撰。劭字仲远,汝南人。尝举孝廉,中平六年拜泰山太守。事迹具《后汉书·本传》。马总《意林》称为三国时人,不知何据也。考《隋书·经籍志》;《风俗通义》三十一卷,《注云录》一卷,应劭撰,《梁》三十卷。《唐书·艺文志》:应劭《风俗通义》三十卷。《崇文总目》、《读书志》、《书录解题》皆作十卷,与今本同。明吴琯刻《古今逸史》,又删其半,则更阙略矣。
  各卷皆有总题,题各有散目,总题后略陈大意,而散目先详其事,以谨案云云辨证得失。皇霸为目五,正失为目十一,愆礼为目九,过誉为目八,十反为目十,音声为目二十有八,穷通为目十二,祀典为目十七,怪神为目十五,山泽为目十九。其自序云:谓之《风俗通义》,言通於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於义理也。
  《后汉书·本传》称,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号,识时俗嫌疑,不知何以删去义字。或流俗省文,如《白虎通义》之称《白虎通》,史家因之欤?其书因事立论,文辞清辨,可资博洽,大致如王充《论衡》,而叙述简明则胜充书之冗漫。
  旧本屡经传刻,失於校雠,颇有讹误。如十反类中分范茂伯,郅朗伯为二事,而佚其断语,穷通类中孙卿一事有书而无录,怪神类中城阳景王祠一条有录而无书。
  今并釐正。又宋陈彭年等修广韵,王应麟作《姓氏急就篇》,多引《风俗通·姓氏篇》,是此篇至宋末犹存,今本无之,不知何时散佚。然考元大德丁未无锡儒学刊本,前有李果序,后有宋嘉定十三年丁黼跋,称余在馀杭,借本於会稽陈正卿,正卿盖得於中书徐渊子,讹舛已甚,殆不可读。爱其近古,钞录藏之。携至中都,得馆中本及孔复君寺丞本,互加参考,始可句读。今刻之於夔子,好古者或得旧本,从而增改,是所望云。则宋宁宗时之本已同今本,不知王氏何以得见是篇,或即从《广韵注》中辗转授引欤?《永乐大典·通字韵》中尚载有《风俗通》姓氏一篇,首题马总《意林》字,所载与《广韵注》多同,而不及《广韵注》之详,盖马总节本也。然今本《意林》无此文,当又属佚脱。今采附《风俗通》之末,存梗概焉。
  △《封氏闻见记》·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唐封演撰。演里贯未详。考封氏自西晋、北魏以来,世为渤海蓚人,然《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无演名,疑其疏属也。书中石经一条,称天宝中为太学生。
  贡举一条,记其登第时张繟有千佛名经之戏,然不云登第在何年。佛图澄碑一条,记大历中行县至内邱,则尝刺邢州。卷首结衔题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而尊号一条,记贞元间事,则德宗时终於是官也。是书唐、宋艺文志、《通志》、《通考》皆作五卷、《书录解题》作二卷,殆辗转传抄,互有分合。此本十卷,末有元至正辛丑夏庭芝跋,又有明吴岫、朱良育、孙允伽、陆贻典四跋。良育跋云,自六卷至十卷,友人唐子畏见借所抄,近又於柳大中借钞前五卷。第七卷中全局俱欠,只存末后一纸耳。今考目录所列凡一百一条,第一卷仅二条,不盈两纸,亦似不完。第三卷铨曹一条,阙其末。而风宪一条全佚,不止阙第七卷。第七卷中视物远近一条,海潮一条,北方白虹一条,西风则雨一条,松柏西向一条,皆全佚。蜀无兔鸽一条,佚其前半。月桂子一条,仅完其下。
  石鼓一条,弦歌驿一条,又阙。高唐馆一条亦不完。其上下温汤一条又阙其末,而目录此条之下注增字,亦非仅存末一页者,中间又颇多阙字。允伽跋称,借秦酉岩本重校,意其与朱本小异欤。然称朱跋从秦本录出,则又不可解,疑久无刊本,递相缮写,又非复朱氏之旧矣。唐人小说,多涉荒怪,此书独语必徵实。前六卷多陈掌故,七、八两卷多记古迹及杂论,均足以资考证。末二卷则全载当时士大夫轶事,嘉言善行居多,惟末附谐语数条而已。其中音韵一条,记唐韵部分为陆法言之旧,其同用、独用则许敬宗所定,为诸书之所未言。文字一条,论隶书不始程邈,援《水经注》为证。明杨慎矜为独见者,乃演之所已言。又颜真卿《韵海镜源》世无传本,此书详记其体例,知元阴时夫《韵府群玉》实源於此。
  而后人不察,有称真卿取句首字不取句末字者,其说为杜撰欺人。并知《永乐大典》列篆隶诸体於字下,乃从此书窃取其式,而讳所自来。月中桂一条,记桂子月中落一联为宋之问台州诗,足证计有功《唐诗纪事》骆宾王为僧之妄。他如论金鸡、露布、卤簿、官衔、石志、碑碣、羊虎、拔河诸条,亦皆原委详明。唐人说部,自颜师古匡谬正俗、李匡乂《资暇集》、李涪《刊误》之外,固罕其比偶矣。
  △《尚书故实》·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唐李绰撰。绰仕履未详。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赵郡李氏,南祖之后,有名绰字肩孟者,为吏部侍郎舒之曾孙,书中自称赵郡人,或即其人欤。是书《宋史·艺文志》凡两载之,一见史部传记类,一见子部小说类,而注其下云,绰一作纬,实一作事。今按曾慥《类说》所引,亦明标李绰之名,则作纬者误矣。自序称宾护尚书张公,三相盛门,博物多闻。绰避难圃田,每容侍话,凡聆徵引,必异寻常,遂纂集尤异作此书。盖皆据张尚书之所述也。惟张尚书不著其名。《新唐书·艺文志》沿《崇文总目》之讹,以张尚书为即延赏,晁公武、陈振孙已斥其误。然书中称嘉贞为四世祖,又称嘉祐为高伯祖,则所谓张尚书者,当在彦远、天保、彦修、曼容诸兄弟中。其文规、次宗乃宏靖子,於嘉贞为曾孙,不可称高祖,振孙乃皆以其不登八座为疑,亦非也。观其言宾护移知广陵,又言公除潞州旌节,则必尝为扬州刺史、昭义节度使者。当以史於天保诸人下略其官位,遂致无可考耳。其书杂记近事,亦兼考旧闻。如司马承顺、王谷、卢元公、尉迟迥、韦卿材、谢真人、沦落衣冠章仇兼琼、郭承嘏诸条,虽颇涉语怪,然如兰亭叙入昭陵,顾长康画清夜游西园图,谢赫、李嗣真评画,百衲琴,戴容刻佛像,碧落碑,狸骨帖,宝章集,灵芝殿,佛教属鬼宿,冒黎生改金根车,谢安无字碑,郑虔三绝,顾况工画诸轶事,皆出此书。而墓碑有圆空,德政碑不当有圆空一条,杨子华画牡丹花,已见北齐一条。晋书寒具一条,省试莺出谷诗一条,杜牧未为比部一条,王右军书千字文一条。尤颇有考证。王楙《野客丛书》引据最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