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阳是也。又有中爻之互象,如二四互、三五互是也。所引多来知德、毛奇龄之说,而所重尤在化象、互象二义。谓王弼崇卦变,来氏置错卦,毛氏主推《易》以求一得之偶当,凡以不知有化象故也。其解《乾》之九四“或跃在渊”,谓:“四化巽互兑有渊象,乾化巽风,虚薄天表,跃所自起。”解《屯》之初九“磐桓”谓:“大石曰磐,大柱曰桓。石者土之核,震九以乾阳而为坤,初索而为坎,屯郁而亘处坤下,二四互坤,有若核然,磐之象也。柱者木之竖,震九以坤索而为天三,化天三生木而为坎,屯郁而倔强初下,有若竖然,桓之象也。”是皆半附古义,半参臆说,因互体、变爻而穿凿之,不足为说《易》之准也。
  △《周易小疏》·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虞楷撰。楷字孝思,号蓼园,里籍未详。书无序跋,亦不知作於何时。
  中述《周易折中》,称圣祖仁皇帝庙号,则近人也。其次序用古本,大旨亦主图书,而以为先天寓理於数,后天因数以阐理,文王之《易》即伏羲之《易》。其说弥缝调停,变而愈巧。至於掊击《左传》诸占,尤似是而非。夫《左氏》周人所述者,即周之占法。周之占法,所用即太卜之三《易》。谓其占验之词多所附会则可,谓古《易》占法不如是则不可。居百世之下而生疑窦於百世之上,将周人之法周人不知之,今人反知之乎?
  △《易经贯一》·二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金诚撰。诚字闲存,华亭人。是书分《元》、《亨》、《利》、《贞》四部,《元部》载《略言》六则、《谈馀杂录》四卷、《易学问经说》、程子《易传序》、周子《太极图说》、张子《西铭》及《河》、《洛》卦象诸图,与会讲之语。《亨》、《利》两部解《上、下经》,而《亨部》之首冠以《经》文定本四卷及程子篇义。《贞部》解《系辞》、《说卦》、《序卦》、《杂卦》。
  以用注疏本,故止此四传也。其大旨以程《传》、朱《义》为归。
  △《易观》·四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
  国朝胡淳撰。淳字厚菴,庆云人。乾隆丙辰进士,授蒙自县知县,未上而卒。
  是编惟解《上、下经》,大旨谓圣人作《易》,使学者研究卦爻,推吉凶悔吝之由,以知进退存亡之道。故孔子称假年学《易》,可无大过。至於求诸卜筮以决从违,乃为常人设,非为君子设也。故其说扫除图学,惟玩六爻。然皆随文生义,未能融会贯通。其谓《系辞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句为汉儒言谶纬者所窜人,更主持太过矣。
  △《易象约言》(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吴鼐撰。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丙辰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书诠释文句,颇为简明。惟《自序》言考究先儒更定诸本,而从其是者,然以《文言》分上下而《彖辞》、《象辞》反不分上下,又每卦《彖辞》以卦名割系卦画之下,每爻又於句中截断,体例似皆未允。至於《参同契》称“日月为易”,虞翻注虽亦引之,然核以《说文》“易”字,实不从日月。今其末册既以悬象著明,画◆为图,而又以此字大书於卷首,据为宗旨,亦泥古太甚也。
  △《易经提要录》·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徐铎撰。铎字令民,盐城人。乾隆丙辰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此书不载《经》文,第摭古今论《易》之语。前有《总义》一卷,又《图象》一卷,皆不载其图,惟存其说。馀各分卦分章,第取总括大意而止,故以《提要》为名焉。
  △《易读》(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宋邦绥撰。邦绥字逸才,号况梅,长洲人。乾隆丁巳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是编用注疏之本。其《凡例》云:“专为课子而成,故以行文之体为讲书,使孺子易於记诵。”又云:“是书专奉朱注。”《自序》又称:“取之方氏《时论》者十之二三,不敢隐其所自。”其大旨尽是数言矣。
  △《大易理数观察》·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如日撰。如日字洞彝,号荷轩,莲花厅人。是编成於乾隆丁巳。大抵掇拾图书之陈言。
  △《来易增删》·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祖武撰。祖武,长安人。乾隆戊午举人。是编即明来知德《易注》原本,去其烦冗,间补以《易传》、《本义》诸说。其错综、变爻、中爻、大象、卦情、卦画、卦占之类,则一仍其旧焉。
  △《周易辑要》·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瓒撰。瓒字《禾离》霑,全椒人。是书成於乾隆庚申。不言《河》、《洛》,亦不取朱子卦变之说,颇能芟除枝蔓。惟逐句诠释,词义虽洁净而未精微。
  △《周易读翼揆方》·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梦逵撰。梦逵字中伯,常熟人。乾隆壬戌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是编不取陈抟《先天》诸图,深有考证。惟谓孔子作《彖传》以释《彖辞》,作《爻传》以释爻辞,世所称《小象传》,乃《爻传》非《象传》,当附《彖传》之后,而《大象》则另归《系辞》之后。用吴仁杰本而变之於历来诸本之外,自为一例。谓《经》文经孔子作《传》,后人岂能加毫末,故但释《传》而不释《经》。於诸家《易》解之外,亦自为一例。其论揲蓍,左扐得一得三为奇,得四得二为偶,亦不同於旧解。皆自我作古之说也。
  △《易深》·八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许伯政撰。伯政字惠棠,巴陵人。乾隆壬戌进士,官山东道监察御史。
  是书以为图画皆出太昊之世,卦数生於《河图》,蓍数生於《洛书》。又兼取汉人卦气、纳甲及京房《易传》、《火珠林》之法,而不用卦变及变占之法。其论卦变曰:“重卦自具两体。凡《传》称上、下者,如乾下乾上、震下坎上之类,凡称进退、往来、内外者,如《乾》九四上下无常、进退无恒及《否》、《泰》反其类也,《泰》之小往大来《传》曰内阳外阴,《否》之大往小来《传》曰内阴外阳之类,皆《易》例之显而易见者。又刚柔之称有以爻言者,有以卦言者,以义求之,皆象明理显,无取於卦变之穿凿。”其论变占曰“《启蒙》所论,依傍《左》、《国》,参以己意。其实卜筮以衍忒,宜各随其人、其地、其事、其时而推衍之,乃能旁通其变,曲畅其情,未可先为例以拘之。《左氏》卜筮之法,如秦伯伐晋,卦遇《蛊》,是六爻不变之卦,而其占全不用《彖辞》。孔成子筮立君,卦遇《屯》之《比》,史朝以灵公名元,即以‘元亨’属之。孟絷弱行,即以‘利居贞’属之。皆非系辞之本旨”云云,其言甚辨。然所论有合有离,不能一一精确也。
  △《易经讲义》·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苌仕周撰。仕周字穆亭,汜水人。乾隆壬戌进士,官宜君县知县。是书以程《传》及《本义》为宗,不用象数之说,於卦变辨之尤力。大旨谓“凡卦有二体,即有内外上下。有内外上下,即有上下往来。凡《彖传》言上下往来者皆虚象耳。大概在内卦曰来,在外卦则曰往也”云云,其说与魏枢《东易问》同。
  今按《贲》言“柔来而文刚”、“分刚上而文柔”,《噬嗑》、《涣》俱言“刚柔分”,分者是合而分也,不用卦变自《泰》、《否》之说,亦当用卦本《乾》、《坤》之说,方於分字之解有合,以《泰》、《否》即《乾》、《坤》也。今但云柔在下为来,刚在上为往,三阴三阳为平分,恐可以解上下往来,而不可解分合也。
  △《周易析疑》·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兰皋撰。兰皋原名一是,字天随,武进人。是书初刻於乾隆甲子,至己巳又改订八十页而重刻之,是为今本。大旨以程子《易传》、朱子《本义》为宗,而佐证以宋元诸说。其谓卦必先分而后序,不用古文十二篇之说,盖从萧汉中《读易考原》。其《系辞》以下略不置解,则用王弼例也。
  △《易说存悔》·二卷(编修邵晋涵家藏本)
  国朝汪宪撰。宪字千波,钱塘人。乾隆乙丑进士,官刑部陕西司员外郎。是书大旨谓学《易》期於寡过,欲过之寡,惟在知悔。悔存而凶吝渐消,可日趋於吉。故以“存悔”颜其斋,因以名其《易》说。盖即耿南仲《周易新讲义》以无咎为主之意。所说唯《上、下经》而不及《十翼》。前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