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遂归其图於伏羲,谓《易》反由图而作。又因《系辞》“《河图》、《洛书》”之文,取《大衍算数》作五十五点之图,以当《河图》;取《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造四十五点之图,以当《洛书》。其阴阳奇偶,亦一一与《易》相应。传者益神其说,又真以为龙马、神龟之所负,谓伏羲由此而有先天之图。实则唐以前书绝无一字之符验,而突出於北宋之初。夫测中星而造仪器,以验中星无不合,然不可谓中星生於仪器也。候交食而作算经,以验交食无不合,然不可谓交食生於算经也。由邵子以及朱子,亦但取其数之巧合,而未暇究其太古以来从谁授受,故《易学启蒙》及《易本义》前九图皆沿其说。同时袁枢、薛季宣皆有异论。然考《宋史·儒林传》,《易学启蒙》朱子本属蔡元定创稿,非所自撰。《晦菴大全》集中载《答刘君房书》曰:“《启蒙》本欲学者且就《大传》所言卦画蓍数推寻,不须过为浮说,而自今观之,如《河图》、《洛书》亦不免尚有剩语。”至於《本义》卷首九图,王懋竑《白田杂著》以《文集》、《语类》钩稽参考,多相矛盾,信其为门人所依附,其说尤明。则朱子当日亦未尝坚主其说也。元陈应润作《爻变义蕴》,始指先天诸图为道家假借《易》理以为修炼之术。吴澄、归有光诸人亦相继排击,各有论述。国朝毛奇龄作《图书原舛编》,黄宗羲作《易学象数论》,黄宗炎作《图书辨惑》,争之尤力。然皆各据所见,抵其罅隙,尚未能穷溯本末,一一抉所自来。渭此书,卷一辨《河图》、《洛书》,卷二辨五行九宫,卷三辨周易参同、先天太极,卷四辨龙图易数、钩隐图,卷五辨启蒙图书,卷六、卷七辨先天古《易》,卷八辨后天之学,卷九辨卦变,卷十辨象数流弊。皆引据旧文,互相参证,以箝依托者之口,使学者知图书之说,虽言之有故,执之有理,乃修炼、术数二家旁分《易》学之支流,而非作《易》之根柢。视所作《禹贡锥指》,尤为有功於经学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纳喇性德编。相传谓其稿本出陆元辅,性德殁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始署性德之名,莫之详也。性德原作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丙辰进士。官至乾清门侍卫。是书乃取宋陈友文《大易集义》、方闻一《大易粹言》(案此书原本误作曾穜,今考正)二书而合辑之。友文书本六十四卷,所集诸儒之说凡十八家,又失姓名两家。闻一书本七十卷,所集诸儒之说凡七家。以二书校除重复外,《集义》视《粹言》实多得十一家。惟《粹言》有《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而《集义》止於《上、下经》,故所引未能赅备。性德因於十一家书中择其论《系辞》诸传者,以补其阙,与《粹言》合为一编,又删其繁芜,勒成此本。今《粹言》尚有传本,已著於录。《集义》流播较希,尚藉此以见梗概。其中理、数兼陈,不主一说。宋儒微义,实已略备於斯。
  李衡删房审权之书,俞琬钞李心传之说,并以取精撷要,有胜原编。此书之作,其功亦约略相亚矣。
  △《周易传注》·七卷、附《周易筮考》·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李塨撰。塨字刚主,号恕谷,蠡县人。康熙庚午举人。官通州学正。
  是编大旨,谓圣教罕言性天,《乾》、《坤》四德,必归人事。以下《屯》“建侯”、《蒙》“初筮”,每卦亦皆以人事立言。陈抟龙图、刘牧钩隐以及探无极、推先天者,皆使《易》道入於无用。《参同契》、《三易洞玑》诸书,皆异端方技之传,其说适足以乱《易》。即五行胜负,分卦直日,一世二世三世四世诸说,说皆於三圣所言之外再出枝节。故其说颇为淳实,不涉支离恍惚之谈。其驳卦变之说,发例於《讼卦彖词》。驳《河图》、《洛书》之说,发例於《系辞传》。
  驳先天八卦之说,发例於《说卦传》。其馀则但明《经》义,不复驳正旧文。其《凡例》论先儒辨难,卷不胜载,惟甚有关者,始不得已而辨之也。大抵以观象为主,而亦兼用互体。於古人多采李鼎祚《集解》,於近人多取毛奇龄《仲氏易》、《图书原舛编》、胡渭《易图明辨》。其《自序》排击诸儒虽未免过激,然明自隆、万以后,言理者以心学窜入《易》学,率持禅偈以诂《经》,言数者奇偶与黑白递相推衍,图日积而日多,反置象占辞变,吉凶悔吝於不问。其蠹蚀经术,实弊不胜穷。塨引而归之人事,深得圣人垂教之旨。其矫枉过直,惩羹吹齑者分别观之,不以辞害意可矣。
  △《周易札记》·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杨名时撰。名时字宾实,江阴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定。是编乃其读《易》所记,前后无序跋,未详其成书年月,观书中所引证,盖犹在钦定《周易折中》之后也。名时本李光地所取士,故其《易》学多得之光地。
  虽《说卦传》及附论《启蒙》之类颇推衍先天诸图,尚不至於支离附会。至其诠解《经》、《传》则纯以义理为宗,不涉象数。大抵於程朱之义不为苟异,亦不为苟同。在宋学之中,可谓明白而笃实矣。名时为云南巡抚时,夏宗澜尝从之问《易》,所作《易说》,皆质正於名时,其问答具载宗澜书中。然宗澜所说,如《渐卦》“御寇”证以孤雁打更之类,颇为肤廓,不及名时所论,犹有光地之遗也。
  △《周易传义合订》·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轼撰。轼字若瞻,高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端。是编因程子《易传》、朱子《易本义》互有异同,为参校以归一是,不复两可其说,以滋岐贰。惟两义各有发明,可以并行不悖者,仍俱录焉,而附以诸儒之论。其诸儒之论有实胜《传》、《义》者,则竟舍《传》、《义》以从之,轼所见亦各附於后。其《凡例》有曰:“遗象言理,自王辅嗣始。然《易》者象也,有象斯有理,理从象生也。孔子《彖》、《象》二传,何尝非言象?雷、风、山、泽以及《乾》马、《坤》牛、《震》龙、《巽》鸡之类,皆象也。即卦之刚柔、上下、应比承乘,亦何莫非象乎?舍是而言理,不知所谓理者安在矣。《易》道之取类大,精粗巨细,无所不有。即纳甲、飞伏等术数之学,不可谓非《易》之一端也。
  况中爻、互卦、倒《巽》、倒《兑》、厚《离》、厚《坎》之象,皆卦体之显而易明者乎?”又称:“卦有对易、反易。反易之义,先儒言之已备,来知德谓之卦综,谬矣。”又称:“程子不取卦变,谓凡卦皆自《乾》、《坤》来,然合之《彖传》,究未尽协。今一遵朱子一阴一阳自《姤》复之说。”又称“宋元以来《易》图不下数千,於四圣人之精义,全无干涉,今一概不录。止缕析朱子各图之义而图仍不载”云云。其全书宗旨,具见於斯。较之分门别户,尊一先生之言,而先儒古义无不曲肆掊击者,其识量相去远矣。其书,轼存之日未及刊行,乾隆丁巳,两广总督鄂弥达始为校付剞劂,恭呈御览。蒙皇上笃念旧学,亲洒宸翰,弁於编首。称其“简而当,博而不支,钩深探赜而不凿。盖玩之熟,故择言也精;体之深,故析理也密”。天藻表扬,昭垂日月,非惟是书仰托以不朽,即天下万世伏绎圣谟,亦均能得读《易》之津梁,窥画卦之阃奥,晓然知所向方也,又岂独轼一人之幸哉!
  △《周易玩辞集解》·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查慎行撰。慎行字初白,号悔馀,海宁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慎行受业黄宗羲,故能不惑於图书之学。卷首《河图说》二篇,一谓《河图》之数圣人非因之以作《易》,乃因之以用蓍,自汉唐以下未有列於《经》之前者。
  一谓《河图》出於谶纬,而附以朱子亦用《河图》生蓍之证。次为《横图、圆图、方图说》,论其顺逆加减、奇偶相错之理。次为《变卦说》,谓变卦为朱子之《易》,非孔子之《易》。次为《天根月窟考》,列诸家之说凡六,而以为老氏双修性命之学无关於《易》。次为《八卦相错说》,谓相错是对待,非流行。又谓相错只八卦,非六十四卦相错。次为《辟卦说》二,一论十二月自然之序,一论阴阳升降不外《乾》、《坤》。次为《中爻说》,以孔颖达用二五者为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