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而且还是巴尔干国家中的最强大者,意大利要在北部煽起克罗地亚问题,在南部挑起马其顿问题;支持要求修改和约的国家保加利亚和匈牙利;从而反对南斯拉夫的盟国法国作为东欧的支配者。为谋求达到这些目标,意大利不仅玩弄外交手腕,而且还秘密地绐其他国家的法西斯主义和恐怖主义集团以津贴,又非法地违反和约偷运军火。1928年1月发生了森特·戈特哈德事件,其中也牵涉到意大利向匈牙利私运机关枪,1933年1月希尔滕贝格的奥地利军火工厂的社会党工人揭发了一起类似的私运步枪和机关枪事件,目的地或许不只是匈牙利,而且还有奥地利的祖国保卫团。意大利支持并资助马其顿的恐怖主义组织“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和克罗地亚的恐怖主义组织“乌斯塔沙”。1929年“乌斯塔沙”的领导人巴维利奇被迫从南斯拉夫逃亡,“乌斯塔沙”和“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结成了正式联盟。此后巴维利奇大部分时间就住在意大利或匈牙利。法西斯意大利的国际革命政策于1934年以杀害南斯拉夫的亚历山大国王而达到最高潮。
  意大利的急进政策首次是在1926年暴露的,当时墨索里尼拒绝了法国和南斯拉夫提出的由法国、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缔结三国条约以稳定巴尔干局势的建议。1926年11月,意大利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项友好与安全条约,英国驻地拉那公使认为该项条约与阿尔巴尼亚的独立是不相容的,因此引起了一场为时达一年的危机。1927年4月,意大利和匈牙利又签订了一项友好与仲裁条约。南斯拉夫便于1927年11月11日和法国签订了一项友好与仲裁条约作为回报,这样法国与小协约国之间的联盟关系便告完成。意大利接着于1927年11月22日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防务联盟,这是意大利控制阿尔巴尼亚的军事和经济组织日益增强的公开表现。意大利于1928年又同土耳其和希腊签订了友好条约,它希望以此巩固它在东地中海的势力。对土耳其来说,这是对它于1925年同苏联签订的条约的再保险,同时也想防止意大利的扩张主义要求;对希腊来说,它可用于对南斯拉夫施加压力,以求解决萨洛尼卡争端。但是土耳其和希腊并未消除它们对意大利帝国主义的疑虑,它们对安纳托利亚要求和多德卡尼斯群岛以及科孚岛等往事也并未淡忘;当意大利努力促成的作为东地中海三角关系第三方面的希腊…土耳其和解终于在1930年实现时,事实证明的是,它并不是意大利策划中的工具,而是维持东欧现状的最持久保障。
  土耳其在1932年加入国际联盟,这是它作为一个保守国家的政策所取得的成果。在希腊和土耳其共同领导下,巴尔干的团结趋向这时取得了新的势头,也可以作为制止巴尔干国家在法国和意大利体系之间分崩离析的一种反应。建立非正式巴尔干会议的六个巴尔干国家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从1930年到1933年它们每年举行会议。它们未能达成任何持久的政冶协议,因为保加利亚要求修改和约,拒绝签订任何涉及承队现状的一般巴尔干条约。走向巴尔干团结活动的唯一成果是1934年由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希腊和土耳其签订的巴尔干公约,四国相互保证其边界不受巴尔干国家的侵略,也不受巴尔干国家联合另一大国对缔约国的侵略。后一条款很快就揭示巴尔干国家的相互依赖并不能超越于它们各自对非巴尔干大国的依赖之上。土耳其对公约便有限制,它坚持它没有为罗马尼亚而同俄国作战的义务,因为有1925年的俄土条约;希腊也坚持它并无同任何大国作战的义务,所指的大国是意大利。公约对其他两个巴尔干国家的参加还是敞开大门的,但它们不参加。阿尔巴尼亚的不参加已经损害了此项公约作为对抗大国的统一阵线的性质了。阿尔巴尼亚曾经表示过要加入的意向,因为它在1931年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摆脱了意大利的羁绊,所以不再续订1926年的条约,但是到了1934年,意大利又恢复了对它的控制,足以禁止它参加这一公约。保加利亚的不参加使巴尔干协议出现了一种象小协约国一样的纯然是反对修改和约论者的面貌,失去了它作为处于萌芽状态的巴尔干联邦的性质,而把一个处于关键地位的持不同意见的国家丢下来作为大国的立足点。然而保加利亚的孤立又完全不象匈牙利那样彻底。它对南斯拉夫提出了最大的领土要求,但它同南斯拉夫的关系却又时坏时好,在1933年和1934年,后一种倾向竟然那么显著,致使希腊和土耳其都为之吃惊。巴尔干协商这一结构在1934年鼓励了由维尔切夫和格奥尔基耶夫发动的保加利亚政变,他们终于取缔了“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并加强了与南斯拉夫的联系。但博里斯于1935年又推翻了维尔切夫,这意味着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恢复友好的政策将由旁人完成,而且还涉及到其他方面。
  从1930年到1934年,意大利在东欧的势力逐步到达全盛时期,与此同时,法国和意大利两个体系之间的竞争却趋于暗淡与消沉,首先是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然后是德国的复兴。这些原因产生的趋势便是多瑙河地区也和巴尔干半岛一样都在走向联合,只是不那么明显,也不那么成功。捷克斯洛伐克的政策是在多瑙河流域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之间不断谋求新的经济合作,以接受当前存在的边界为基础,此种合作由于世界危机而显得更需要了。奥地利于1931年提出要同德国缔结关税同盟,以改善它的经济地位。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激烈反对,而且挫败了这一计划,其理由是关税同盟必然导致结成被禁止的政治联盟。意大利也加入了法捷的反对行列,这是法国和意大利在东欧利害关系上的首次趋向一致,在此后三年中,意大利便在确立自己对奥地利的控制权。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提出一个以塔迪厄为名的多瑙河国家关税优惠计划以取代奥…德关税同盟,这将加强法国在中欧的影响,但在德国和意大利的反对下这一计划被破坏了。意大利与德国有一个共同点,即反对法国势力在东欧扩张,它与法国也有一个共同点,即反对德国势力在东欧扩张。
  1933年2月,希特勒在德国登台两个星期后,各小协约国签订了一个“组织公约”,根据这一公约,它们将原来的双边联盟条约续订为永久条约,建立了一个常设外长理事会来统一它们的外交政策。这是小协约国联合一致的高潮阶段。一个月以后,墨索里尼建议由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签订一项四强公约,这将以一个由大国组成的共同指导机构来正式替代法国在东欧的霸主地位,而法国在这个机构中处于少数地位,俄国则被排除在外。四强将促进和约的修改,并逐步承认德国、奥国、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在军备上可以获得平等待遇。此项计划是意大利争取威望、修改和约以及与法国争霸的政策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它受到小协约国和波兰的强烈反对,法国人则成功地删去了计划的要害部分,所以最后于1933年6月签订的四强公约已失去其最初的特点而平淡无奇了。正如奥德关税同盟计划预示着德奥合并一样,四强公约也预示了慕尼黑协议。不过那时法国和它的盟国还有能力躲避它们所担心的威胁,而意大利却无力去改组并掌握“大国的一致”,象德国在五年后所作的那样,所以它只能退而求之于要求修改和约的东欧诸小国的联合了。
  东欧结构在1934年发生了根本性动摇。1933年,陶尔斐斯为谋求避免德国纳粹革命的影响,便如法炮制,采取了一个在国际事务中常用的步骤,暂时停止了奥地利议会政府的活动,奥地利独裁制的忠诚支持者是施塔伦贝格的祖国保卫团,这个组织接受意大利的津贴,是奥地利的亲意派,正如奥地利纳粹党是奥地利的亲德派一样,陶尔斐斯自己也谋求意大利的庇护。在1934年2月,通过短暂的内战,他镇压了社会民主党人,终于把奥地利变成了一个法西斯国家。他得到墨索里尼的支持和鼓励,后者对奥地利的社会民主党人也很不满,因为他们揭发了希尔滕贝格的丑闻。一个月以后,奥地利便同意大利和匈牙利签订了罗马议定书,规定了在政策问题上的相互协商和经济上的合作。这是意大利对其多瑙河卫星国的政策获得的成功,防止了组成一个反对德国的共同阵线。1934年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