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与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药以及工业用化学制品的使用将引起陆地、海洋和天空中许多物种的灭绝。
  本世纪我们遇到的情景与15世纪末颇有些相似之处。那时随着公元1500年的日益迫近,人们通过启示文学形式作出种种设想。例抵列昂纳多·达·芬奇曾经创作了不少以洪水泛滥为主题的富有能力的作品。也许等公元2000年过去之后,当前这种热衷于世界末日议论的时髦气氛才会淡化。由戈登、拉特雷·泰写于1970年的《世界末日书》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我刚才提到的以及其它一些有关世界末日的设想在这本书里都有涉及。
  然而,事实是,这些可怕的预言迄今没有一个言中。就某些预言来说,例如喷雾罐的气雾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完全不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糟。至于二氧化碳增多的问题,一些气候学家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对于防止冰期再度降临反而有受人欢迎的一面。另一些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之所以未得到证实是因为人类采取了强有力的防范措施,例如中国人口的激增,由于政府立法和普及人口教育已得到了控制。工业用化学品的危险副作用一经发现,立即被取消上市。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已导致人们竭力开发绝热材料和寻找其它措施以减少石油的消耗。
  同样,在核冬天的危害性问题上,人们的预言也未得到认同。这还需要科学家在几年的时间内对核冬天的真实景象作进一步的研究。一旦核冬天的预言得到确认,它在人类社会中引起的巨大恐慌只有当人们采取最坚决的行动削减以至最终销毁接武器,才能得到解除。
  第二章 核冬天的真实景象
  一枚百万吨级氢弹的爆炸威力
  在一场全球核大战中,对世界大多数居民,尤其是对居住在北约国和华约国城市或军事目标附近的居民来说,核冬天的影响已无多大意义。尽管关于广岛和长崎原子屠杀惨状的作品汗牛充栋,尽管许多电影和纪录影片向人们展示了核战争的恐怖情景,但大多数人对核战争将会导致的毁灭和痛苦的严重程度似难以理解,这就是美、英、法、苏等国大多数居民默认其政府继续奉行核军备竞赛轮番升级的防务政策的原因。当然,仍有许多人强烈反对核武器,北约部署巡航导弹和潘兴Ⅱ式导弹已在欧洲各国引发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多数英国人并不赞成部署巡航导弹,也反对用造价昂贵、威力较大的三叉戟潜射导弹来取代北极星潜射导弹。然而在1983年大选中,反核运动却使工党严重受挫。这或许是因为选民在选举辩论中听信了保守党的观点,即超级大国之间的和平已持续了40年,而这一和平局面是靠核武器来维持的。不过,新近发展的导弹技术却使上述论点显得十分脆弱。现代武器的精确制导意味着对方的按武器可被摧毁于发射井内,它使得“第一次打击”的核攻击行动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巡航导弹的攻击使预警时间变得非常短促,报复行动必须在接到第一次核袭击警报后的几分钟之内就立即决定并付诸实施,这就可能意外地触发一场可怕的核战争。尽管如此,核武器的支持者们并不关心这些细节。像法国和英国这样的国家,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并不困难,只要使他们相信:正是由于这些核武器的存在,我们才显得更有分量和强大,而在超级大国的核对抗中,俄国人差不多总是占据优势。
  当一枚百万吨级的氢弹爆炸时,它的冲击波相当于一百万吨常规炸药的威力,足以把方圆数英里的所有建筑物夷为平地。美国和日本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在距爆炸中心2英里以内的几乎所有人(98%)都会当场死于冲击波。在5英里以内的普通房屋将被摧毁而无法修复,10英里以内的所有住宅的门窗将会碎裂。对此持不同意见的只有英国内政部发行的那本荒唐的小册子《家庭核掩蔽所:技术指南》。
  核爆炸的第二个后果就是核火球的剧烈燃烧和蔓延。火球的温度最初可达摄氏2000万度,在离爆炸中心5英里的范围内,人只要站在露天或接近窗户,身上的衣服就会烧燃起来,裸露的皮肤会由于灼烫而被严重烧伤。灼热还引起范围极广的大火。房屋里的窗帘和家俱都会突然着火。加油站、煤气厂、树木、植物,凡是能着火的东西都会烧起来。分散的大火最后将汇成一片火海并四处蔓延,一直烧到再没有东西可燃时为止。还有一种情形,即“风暴性大火”也很可能发生,此种情况曾出现在第二次大战中的汉堡、德累斯顿和广岛。当熊熊烈焰产生空气的抽吸作用,导致出现飓风时,风暴温度可达摄氏1000度甚至更高,这个温度足以熔化玻璃和某些金属。在这种大火中,任何无处逃生的人都会被烧成灰烬或窒息而死,即使他们在掩蔽室里躲过了冲击波的袭击也无济于事。
  虽然冲击波和火球造成的毁灭力是如此可怕,但引起最大伤亡的看来还是核爆炸以后四处漂落的放射性尘埃。当核弹近地爆炸时(核战略家称之为“地爆”),大量泥土和碎石被抛入空中。核爆炸引起的强烈辐射使这些泥土和尘埃成为放射性沾染物。它们与炸弹的碎片一起被吸到空中,形成人们所熟悉的悬浮于地球大气层中的蘑菇状烟云。在数小时或数天之内,较大的微尘和碎片回降到地面上来,将致死剂量的放射物质抛到数百平方英里的范围内。只有呆在地下很深的钢筋水泥掩体中,人们才能免于放射性尘埃的伤害。当然,只有一些重要人物,像那些负责制定战略计划的人才能只在这些掩蔽所里。
  科学家们曾经对5枚氢弹在大伦敦地区上空爆炸的后果做了详细估算,其结果是,700万居民中将有500万人死亡,50万人受伤,只有100多万人能幸免于难。死亡人数中将有400万人死于放射性辐射,这是一个缓慢的、苟延残喘和可怕的死亡过程,它可能持续6个星期。有一种普遍流行的误会,认为一场核战争将使大多数人立即丧生(译注:核武器的直接杀伤力并不等于立即丧生。核武器的直接杀伤效力包括瞬间核爆炸、热(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沉降、电磁脉冲干扰等多种杀伤因素,因此受到直接杀伤的大多数人将逐渐死亡,而不是立即丧生),遗憾的是这种看法离实际相去甚远。
  据估计,在一场大规模的核战争中,美国2。3亿居民中将有1。25亿到1。7亿人丧生,还有3000万~5000万受伤者需要送去治疗。所有这些伤亡都是由核爆炸的瞬间和直接危害造成的。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成果预测,一场全面核战争产生的冲击波和其它直接危害将使全球10亿多人死亡,另外10亿人受伤。
  但是,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谈论氢弹爆炸时20英里半径内的人类命运。核战略家估计即使核武器摧毁了美国的所有城市和重镇,三分之一的居民仍将在核打击下幸存下来。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核战争之后的幸存者吧。
  核战争的后果 官方的观点
  英国内政部出版的小册子《保护与生存》试图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在核战争中幸存下来。这本小册子宣称,在核战争来临时不鼓励城市居民向外疏散,因为“在核武器的直接危害和随之而来的放射性沾染下,英国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为了使导弹发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附赶赴现场,道路必须保持畅通。另外政府也不愿花费精力对付成群结队撤离城市和袭击目标地区的逃难者。因此,我们应当留在自己家中,如果有谁不肯留下,就会遭到当局没收房产和逃往的地方没有食品供给的威胁。
  假如我们的智慧不足以使我们在自己的花园里建造一所合乎标准的钢筋混凝土地下掩体(或是我们还不够重要,不能在政府的地下掩蔽部谋得一席之地),我们就应当在自己的家里营造一个应急的掩蔽所。如果你属于占伦敦居民总数3。5%的拥有地下室的—员,那么地下室就是最好的掩蔽所。除此之外,你可在底层的房间里,用一些尽量厚实的东西把一张桌子覆盖起来。这建议听起来就如同美国所有的小学生,模拟在地震和核打击突然降临时钻到附近的桌子下面一样实用可行。那些住平房或大蓬车的人们应“设法躲进附近别人家的藏身之所”,或听从“地方当局的建议”。至于住在公寓区最上面两层的人最好事先就询问房东哪里可以找到掩蔽的去处。
  然后我们应当进入掩蔽所,一直等到有人通知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