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几乎找不到对手。他也因此而洋洋得意。一次,陈尧咨在自家院里射箭,一个卖油的老头在旁边看了好长时间也不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之八九都能中靶,但老头也只是轻轻地点点头。

陈尧咨看老头的神态,很生气,他就问老头:“你也懂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好吗?”老头说:“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熟练而已。”陈尧咨更生气了,说:“你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老头说:“凭我倒油就知道射箭的道理了。”说完,老头取了个葫芦放地上,又把一枚铜钱扣在葫芦口上,从油瓶中舀出一勺油,慢慢往葫芦里倒,油愣是一滴也没沾到铜钱上。老头说:“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熟练罢了。”

“熟能生巧”指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 水到渠成

典出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苏轼刚到黄州,官家给的薪金用完了,家里人口又少。于是他心里很忧虑,就极力节俭。每日开支不超过一百五十枚钱。每月初一,便拿出四千五百枚钱,分为三十份,装在小袋子里,挂在屋梁上。早晨起来,他用经常取画、挂画的长叉挑下一袋,然后把长叉收藏好。苏轼用大竹筒另外收藏当天用不完的钱,准备用这些钱招待客人。这也是苏轼的好友贾耘老过日子的方法。

平时过日子,一点一点地节省,“水到渠成”,没必要做预先的计划。苏轼就是凭着这种办法使自己衣食无忧的。

“水到渠成”指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 水滴石穿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张乖崖当崇阳县令时,一次看见一个小官从库房中出来,这个小官的头巾下藏有一枚钱,张乖崖上前盘问他,发现这枚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立即升堂,命令衙役杖责这个小官,那个小官大为生气地说:“才一文钱而已,根本不值得说,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杀不了我。”

四字篇 第十二章(3)

张乖崖不动声色,提笔写下了判决书:“一天偷一文钱,一千日就是偷一千枚钱了.用绳子不断去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去滴石头,石头也终究会穿。”于是张乖崖亲自将那个官员斩首了。

“水滴石穿”指水一直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 司空见惯

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刘禹锡上赋诗曰:……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当年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一天,刘禹锡到杜鸿渐家中饮酒消愁,席中还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酒过三巡,刘禹锡大醉,杜鸿渐便把他安置到家中的客舍。不久,刘禹锡酒醒,刚一睁眼便大吃一惊,他的左右各有一名歌妓陪睡,刘禹锡很惊讶,问歌妓何故,歌妓说:“刚才您喝酒时,与司空李绅大人作诗取乐,杜大人根据您的诗意便差遣我们来侍奉您。”刘禹锡说:“我作的什么诗?”歌妓背诵道:

“……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司空见惯”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常见,不觉得很奇怪。其中“惯”字原指习惯了,现在意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 死灰复燃

典出《史记?韩长儒列传》:安国做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

韩长孺,即韩安国,景帝时任御史大夫。一次,韩安国触犯国法,被捕入狱。狱吏田甲以为韩安国肯定永无翻身之日,常常谩骂凌辱他。安国生气地警告道:“死灰独不复燃乎?”意思是,你就不怕我重新得势吗?田甲狂妄得过了头,笑道:“死灰要是真能复燃,我就撒尿浇灭它!”

不久,太后亲自下诏要梁王起用安国。韩安国被释放,做了梁孝王的“内史”,并赐两千石俸禄。狱吏田甲见韩安国果真“死灰复燃”了,怕他报复,便立即丢弃职务,连夜逃走。韩安国听说狱吏逃亡,便放出风声说:“田甲如不赶快回来,就灭他全家。”田甲只好灰头灰脸地赶到韩府向韩安国请罪。韩安国笑道:“现在死灰复燃,你可以撤尿了,像你这样的人也值得我惩治吗?”最终,韩安国高抬贵手宽恕了他。

“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 四面楚歌

典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公元前202年,刘邦布置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夜晚,项羽听见汉军“四面皆楚歌”,便十分吃惊地说:“汉军已经占领楚地了吗?为什么这么多楚人唱歌啊?”听着楚歌,项羽心里十分难受,他明白这时的自己已经是回天乏术了。半夜,他爬起来,在军帐中饮酒,以酒解忧。他宠爱的虞美人陪着他,帐外拴着他的坐骑骏马乌骓。项羽无限悲伤地唱起了自己创作的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悲伤的歌在夜空回荡,项羽满脸热泪,帐中的士兵也都悲声啜泣。

四字篇 第十二章(4)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多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 螳臂当车

典出《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

齐庄公出外打猎,看见一只小昆虫在路中央拦住庄公的去路,庄公探头一看,小虫气势汹汹地挥舞着镰刀般的前足,抬起脚来要和车轮搏斗。庄公感到十分有趣,问车夫说:“这是什么虫?”车夫回答说:“这就是所说的螳螂。这虫光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不知道自己的力量大小,却轻视敌人。”庄公感叹地说:“这虫如果是人,必定是天下最勇敢善战的武士了!”说完,庄公让车夫调转车子,避开螳螂绕道而行。

“螳臂当车”指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前进的车子。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必然招致失败。

■ 天花乱坠

典出《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一次,世尊释迦牟尼在讲经,鲜花、明灯、供食围绕在他的周围。听经的菩萨们个个表现出对世尊恭敬、尊重、赞叹的神情,全都袈裟洁净、神情庄严地盘腿打坐在蒲团上。

世尊讲完了《大乘经》,因为经中蕴含无限深奥的道理,菩萨们听得如醉如痴,个个形如雕塑,心身不动。

这时,天界飘下来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五颜六色的香花落在世尊和菩萨们的身上……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的话语。

■ 天经地义

典出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景王的正夫人之子姬敬和非正夫人之子姬朝为王位发生了激烈地争夺。

为此,晋国的赵简子向郑国的卿大夫子太叔询问揖让、周旋之礼。子太叔回答说:“这是仪式,不是礼。我曾听先大夫子产说过,礼就是天的原则,地的法则,百姓行动的依据。既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百姓便不能改变,必然要效法实施。”

子太叔所说的百姓效法天地之法则是指,人类依照“天经地义”而衍生出人类文明,从而制定出系统的规章、政策等社会制度。

赵简子对子太叔的回答很满意,他提出,各诸侯国应全力支持景王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天经地义”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 天真烂漫

语出宋?龚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