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字篇 第三章(2)

后来人们用“广陵散”来指代人世凋零,或者是悼念死去的朋友。

■ 邯郸梦

“邯郸梦”一词来源于唐传奇的《枕中记》。

在唐玄宗时期,有一个读书人叫做卢生,他经常感叹自己家庭贫寒,仕途渺茫。这一天,他在邯郸的一家客店里碰到了一个道士,名字叫做吕翁。吕翁听到他的抱怨以后,微微一笑,从自己的行李中拿出一个枕头,递给卢生说:“你枕着它入睡,便会梦想成真。”卢生接过枕头之后躺在上边,看到老板娘在蒸黄粱(小米)饭,看了不一会便昏昏沉沉地睡去了。他在梦中娶了一家大户人家的女儿,并生了五个儿女,自己中了进士之后不断地升迁,最后升为中书令,并被封为燕国公。他的五个孩子也都高官厚禄,嫁娶皆为富贵人家。卢生一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因皇帝器重不肯让他退隐,他终于任上。卢生梦醒之后发现客店里老板娘蒸的黄粱饭居然还没有煮熟。后人也因此又将其称为“黄粱一梦”或是“黄粱梦”。道士见卢生惊讶便笑着对他说:“人生所有的事情也不过如此啊!”

自此,后人便用“邯郸梦”来比喻人生如梦,后引申用它来讽刺想入非非。

■ 喝墨水

“喝墨水”一词据说是来源于南北朝时北齐的一条规定。

传说,南北朝的北齐梁武帝在位时,在一次为选拔人才而举行的士人考试中,发现了大量滥竽充数的试卷。主考官在看完这些试卷之后哭笑不得。后传到梁武帝的耳中,梁武帝自身在学术研究与文学上有很骄人的成就,甚至超越了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因此他非常重视文人写文章的水平。梁武帝将这些低劣试卷拿来,看完之后龙颜大怒,于是下令:此后凡是考试中发现试卷文理不通,书写滥劣者一律罚喝墨水一升,后来这个规定也推行到孝廉、秀才的会试中。这个规定虽然看似荒唐,却对时人的治学态度有所益处,也节约了朝廷为看这些低劣的试卷而造成的人力和财力的支出。这个规定居然就这样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变迁。

自此,后人便经常用“喝墨水”来比喻一个人知识的多寡。

■ 蝴蝶梦

语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文采飞扬,思维奇特,他的思想境界超过了儒释两家的精神与生命境界。有一次庄周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他非常得意愉快,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本人,一会蝴蝶从翩翩的舞姿中醒来,庄周也随之清醒,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庄周不是蝴蝶。庄周就想:到底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这真的是很难分辨呀,但是蝴蝶和庄周一定是有分别的,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物化吧。

后来就有了“蝴蝶梦”一词,今天我们用“蝴蝶梦”来泛指幻梦,不切实际。

■ 焦尾琴

典出《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爱好音乐,并且自己精通音律,尤其擅长弹琴。汉灵帝在位时,蔡邕因个性刚正不阿,经常批评正在当权的宦官,对灵帝也总是直言相谏,从不留半分的余地,因此在朝中的地位和自身的安全岌岌可危,于是他索性到吴地隐居起来。有一天他出外闲游,碰到了一个人正在用桐木烧火做饭,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所发出的声音,便知道这是一块很好的做琴木料,于是赶紧地将木料从做饭的人手中讨要了过来,做成琴之后果然琴音美妙,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琴尾之上还有被火烧过的痕迹,因此当时的人都将这只琴叫做焦尾琴。

三字篇 第三章(3)

后人自此便经常用“焦尾琴”来指琴音美妙的琴,也用来比喻杰出的人才。

■ 解连环

典出《战国策?齐策》: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

战国时期,齐襄王在位,当时秦国已经非常强大,并且野心勃勃。齐襄王在他的母亲君王后的扶持下,在位的四十余年中,使得齐国百姓一直安居乐业,没有遭受到无妄的战乱之苦。传说有一次,秦始皇派使者到齐国赠给齐国的君王后一只玉环,并且说:“素来听说齐国的人学识渊博,才子异士很多,有人能解得开这个玉环吗?”君王后将这个玉环传给下面的群臣一一观察,群臣都摇头说不知。君王后对此不动声色,在重新拿到玉环后,拿起一个锥子将玉环给锤断了,并且向秦国的使者道歉说:“如果没有别的办法的话,只好用这种方式将玉环解开了。”

后人自此便经常用“解连环”来表示一个人才能过人,可以解决常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 紧箍咒

典出《西游记》:“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

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记载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孙悟空是一个聪明伶俐的石猴,当他刚一降生的时候,生性非常顽劣,不服管教,唐僧虽然是他的师傅,可是也很难调服这调皮的猴子。有一天悟空又和师傅闹别扭,生气驾着筋斗云离开了,这时观世音菩萨来了,大慈大悲的菩萨给了唐僧一顶漂亮的帽子,说是可以用来管制悟空,并教给唐僧一句咒语,说是每当悟空不服管教时就可以念这句咒语。说完之后菩萨就离开了。悟空气消了又回来找师父,无意中发现了这顶漂亮的帽子,并将它戴在头上,正当悟空高兴地要将帽子摘下来仔细看看的时候,他发现这帽子怎么也拿不下来了,这时唐僧在旁边却开始念菩萨教给的“紧箍咒”,帽子越来越紧,最后变成了一个金箍,箍在了悟空的头上,从此以后每当悟空不服管教的时候,唐僧便要念那“紧箍咒”悟空只能一天天学乖了,直到取到真经那一天这个金箍才从悟空脑袋上面自己消失了。

从此以后就有了“紧箍咒”一词,现在人们用“紧箍咒”来形容约束人、人们又不得不服从的东西。

■ 开口笑

典出《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春秋时期有个大盗名叫盗跖,孔子准备说服盗跖,改邪归正不再偷盗。孔子说了一堆仁义道德的话,谁知盗跖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反而把孔子教育了一下,说得孔子哑口无言。盗跖说:“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活的时间长的人可以活到一百岁,是上寿了,再差一点活到八十岁算是中寿,而一般人也只能活到六十岁的下寿,中间还有生病、瘦弱、死亡、丧事等的折磨,可以高高兴兴开口笑的日子,一个月也只不过就那么四五天而已。而人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面临死亡,真的是转瞬即逝,这和白驹过隙有什么区别呢?正是因为人生是如此的短暂,谁不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呢?”盗跖又说:“你说的那些都是陈词滥调,虚伪之词罢了。”孔子见盗跖如此的厉害,只能无功而返,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柳下惠,柳下惠已经猜到了孔子此行的结果,就没有说什么,孔子却说这下真的是摸到了老虎的胡须,差点被老虎给吃了。

三字篇 第三章(4)

后来就有了“开口笑”一词,用来指开怀大笑,和豁达的处世态度。

■ 空城计

“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诸葛亮常用的一种作战方式,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的空虚。

典出《三国演义》: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为错用马谡失掉战略要地,魏国大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20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这个时侯,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