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能刑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几乎不管家里的事情,姑姑的生活也很难,收养孩子的念头也就淡了。
后来,父亲临终前将我托付给了姑父、姑姑,两人对王风视如己出,也就绝了再收养别的孩子的念头,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对于王风坎坷的经历,正应了那句话:“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古人对担当大任的人都十分迷信,认为这是一个成大事者的基本规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足以成材。
尽管生活对王风如此残忍无情,但王风却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要好好的活下去,自己活得好,才能使地下的父母亲感到欣慰。
第三章 王道士收徒
在王风居住的这个小村里,还有一个名人住着,他就是王道士,俗家名字叫王清,是王风姑父的一个师兄。
这个王清的俗家就住在山环里,离王风家并不是很远。在山村里,每家住的都不是太远,但都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建房子,原因是山高且陡,没有一块土地是平整的,家家都依着山势而建。
王道士人长得不是很英俊,小的时候得过一场怪病,家里人急病乱投医,结果吃了一个游方郎中的什么祖传偏方的药,病是好了,但也留下了一个病根。个子始终也没有长得很高。本来王清家都是大个子,结果遗传基因到他这里,就不在灵验了,加上吃错了药,只能以矮子的面目出现在村民的视线。成年的时候,本村的姑娘一个一个地逐渐在减少,都嫁给外村的小伙子了,而他却连一个介绍人都没有上门。
家里这个愁啊,到处托人,找对象。农村的习惯是介绍人一旦介绍成了,双方都会去介绍人家答谢的。当然,以男方为主。逢年过节的都得去人家串个门,而王清家是成与不成都要去串门的,为的是能有人给他当介绍人。
王清却不这么想,个矮怎么了,个矮就不能活吗?个矮就不能做出一番事业了,他不信。
一气之下,他就离开了家,那时,他才十几岁。他去学道去了,村里人对他的印象大变。
他很少回家,因为他一生未娶,也就毫无家的观念,只一心守在山上的道观里,沉浸在练气的意境中。
王清在武林也相当的有名气,他自幼习武,小的时候就到山上去,拜在一个道士门下,学习道术。后来又隐姓埋名去嵩山少林寺学艺8年,艺成后到武当山继续学习道家功法,拜当时的武当掌门为师,苦练内家功法,并表现出了对道术的偏爱。因此,更加执着地求道,锲而不舍之下,终有所成就。
30岁时执掌武当的一个门派,成为最年轻的掌门人,后来还当过武当掌教。他练的一套八卦掌,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并在硬气功上下过一番苦功,以铁臂功见长,被武林同道称为“铁臂王”,现在是武当山道教协会副会长,T县武术协会会长。
据说王清年轻的时候,几乎游历了中国境内的名山大川,拜访了无数的名人异士,收获甚大,不但增长了自己的阅历,还无形中加深了自己对道法的认识,他称此为入世。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也逐渐安稳下来,除了每年要回武当山参加一年一度的道法大会,他都居于闾山的三清观,这所道观始建于唐代,为闾山四大道观之一。这里有宋代道士陈转手书的“福寿”字中字,是闾山众多摩崖石刻中的精绝之作。他十分喜欢这里,他感觉这里就是他道法大成的根基所在。对于一个一心求道的人来说,没有哪个地方的环境会有这个地方更有灵性。他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为次他甚至都没有到武当山去修炼。
而他在这里常驻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由于武当始祖张真人曾在这里练就了“洗髓功”,这种神奇的功法至今颇有流传。三清观上院的闾山天险十八蹬以及遗址中保留下来的石柱对联,更是世人皆知,仍然向后人传递着道教的历史文化信息。他很迷信这些,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情结,那就是说这里一定很有修炼者所需要的灵气。
关于王道士的传说很多,一次,他在一个城市云游,在那个城市的火车站,遇到一伙年轻人欺负一青年女子,他上前劝解,几个小痞子并不服气,其中有几个人抄起菜市场卖菜农民的扁担,气势汹汹地将王道士围在中间。
只见王道士气定神闲地站在他们中间,满脸冷笑地看着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后生。
周边的群众都十分担心地看着王道士,大家都受够了这伙人的气了,但苦于无法同这些敢于玩命的小青年辩解。只是在心里默默地给他祈祷,希望他好人有好报。
这几个人率先发难了,其中一个小子冲过来照着王道士的头上就是一扁担,只见王道士运气于臂上,以右臂向上迎挡,只听“咔嚓”一声巨响,一下子就将那人的扁担击断。
其余几人见此情景,大惊失色,连忙放下手中的家伙,乖乖地向那个女子赔礼道歉,一场混战瞬间被平息,铁臂王的声名大振。
在王风5岁的时候,王道士就来到王风家,告诉王风的父亲说自己今生注定与王风有师徒之缘,意欲收王风为徒,希望王父能答应他的请求,开始王父有些犹豫,但禁不住王道士的执着,还有王风的姑父从中说和,说什么师兄道法精深、武功高强之类的话,并只想收一个关门弟子,继承衣钵,无它。王父终被王道士的诚意所感动,就同意了。
其实王父还是藏着私心的,因王风小时候十分顽劣,身体也很瘦弱,而王父自知自己的身体不好,早晚都会离开这个世界,离开儿子,而留下王风一个人孤苦伶丁,怕他长大后一无所成或者被欺负,认定了一个理,也许儿子学了武功和道法就不会受欺负,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下来,从此王风就和这个平时很正经,一旦讲起道法句疯疯颠颠的老道有了师徒的情分。
这个疯疯颠颠的词,是王风送给他师父的一个“尊称”,古有张三疯,今有王老疯。
自从王风拜老道为师后,王道士的心也似乎稳定下来,最明显的就是他很少到外面去云游了,并将自己在山脚下离王风家不远的地方盖的那间茅草房收拾一下,居住了下来,甘于过着清贫的生活。
而王风更多的时候是在这里“受苦受难”,忍受他疯疯颠颠的“折磨”。
第四章 秘术追踪
王风虽然是一个天生顽皮的孩子,但在练功上却是极能吃苦的。王道士说王风是一个天生的练武奇才,在王风8岁之前,筑基功已有小成。武当百日筑基功,也是练好武当武术的基础内养功,是十分重要的配合功法。筑基功是练气功的最基本的东西,顾名思义就是要为以后的炼气打下基础,而这个基础是否扎实,对以后的练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武当内功可分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等几层功法,而这几层功法一层比一层高妙。百日筑基功是第一步功法,即练精化气小周天功法。
在严师的教导下,这里的严格是指王道士对王风的训练是十分残酷的,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他甚至特意为王风准备了一把戒尺。当王风记不住他教给的那些晦涩难懂的经书经文时,戒尺就会漫天飞舞,直到王风大叫:我明天早上就会背为止。在如此训练下,很快使王风小小年纪就掌握了10几套少林及武当拳法,对各类器械诸如剑术、棍术、刀术等等均有涉猎。
王风最感兴趣的就是飞刀,“满天星”手法也已初成,在转身的瞬间,8把飞刀准确地射中10米外8个方位的目标,这绝对需要一个好的身法和眼神。进入绝佳的境界时,他甚至仅仅凭借自己的灵觉,来抛掷飞刀,仍能准确击中目标。而这项绝技的练成应当得益于他在山顶上的静思,在静极无聊的时候,他的手常常下意识抓起石子打向远处树上的果实,不知不觉几年下来,我已能用左右手连发石子,并做到指哪打哪。到了用飞刀了,他只是觉得将石子换成了刀而已,对于他来说已是大同小异。由于他的双手异常灵活,对他后来练习散手、擒拿手等技术,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王风很聪明,与他过早练习武术和道法有关,所以他5岁的时候,就在山下小学里念书了,初中是在10里外的镇上的中学念的,但只念了2年,就提前一年完成了初中的课程,直接去县城读高中了。
空闲的时候,他喜欢看姑父的藏书,对那些道法道术上了瘾,开始是偷偷摸摸地看,因为姑父说他还没到看这些书的年龄,但他做的很隐蔽,姑父很常时间都没有发觉王风在看一些在他这个大人眼中被列为禁书的书,因为有些书他都很难看懂。但王风却不这么想,他看得懂,就像是那些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