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拆迁工-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紫禁城,李军等人急忙牵马过来。
“大人,皇上没有为难您吧!”
张云飞翻身上马,回头望了一眼夜幕下的紫禁城,叹道:“这个暴风眼算是从咱的头上挪走了!咱们的行情不错吗!原本还以为这次回京述职会很麻烦!如今看来,咱的运气还真的不是盖的,这趟算是来对了,说定还能浑水摸鱼呢?”
李军喜道:“大人,这么一说,咱这心里也就有底了。那咱们是站在哪边?太后?皇上?”
张云飞看看李军,淡淡的一笑:“咱们自然是站墙头的!”
说罢用力一夹马腹:“驾!”
~~~~~~~~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云飞只是在府里老实的呆着,陪着母亲和林若,倒是有说有笑的其乐融融。不过对于外面的事情却一点都不落的通过张二传达到他的耳朵里。
没有官员跑到张云飞这里打秋风的,更谈不上送礼的了。倒不是说张云飞的人缘不好,而是最近几天朝廷的文武百官们都被皇上的维新变法的事儿给闹腾得日夜难眠。哪里还有工夫到张云飞这里打牙祭?
光绪帝已经几次亲临颐和园面见慈禧太后了,就是为了能让慈禧答应变法的事儿,不过成效不大,帝后两党在权利上分配不均,是互不让步。而康有为的确是有些本事,至少张云飞对于他能利用舆论力量,将光绪帝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维新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的,而暗中却说成是慈禧阻挠变法。结果将各国的驻华公使们都给引了出来。
最后康有为也不知道从哪里把英国公使窦纳乐爵士请了出来,结果就组成了以窦纳乐爵士为的英、美、德、法等国的联合公使团照会大清总理衙门,要求慈禧太后同意变法维新。
洋人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慈禧见洋人干涉她的政事,虽然十分不快,但是也不好再继续阻挠变法的事儿。
不过慈禧可不是好相与的主儿,在答应光绪帝的变法维新要求前,便召回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改派原兵部尚书荣禄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并授予文华殿大学士,正式接管整个直隶地区的军队调动指挥权。后党重要成员荣禄执掌直隶大权,让光绪帝还未开始变法便棋输一招。
于是在12月24日,农历十二月初一这天,光绪帝难得的将文武百官都叫到了乾清宫,颁布上谕,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改革事宜,翰林院起草《明定国是》诏书,准备变法维新。
第238章 维新伊始
1897年12月25日,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二,星期节。
自光绪帝登基以来,还是头一次满朝文武百官都到齐的早朝,光绪帝身着九爪金龙黄袍,稳坐龙椅之上,俯视着大殿内的满朝文武。许久之后,才满意的点头,命令传旨太监宣读《明定国是》诏书。
“奉天承运,大清帝国皇帝诏曰!
内阁奉谕: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
……方今各国交通,使才为当务之急。着各直省督抚于平日所知品学端正、通达时务、不染刁气,无论官职大小,酌保数员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带领引见,以备朝廷任使。
……
钦此!
大清帝国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二!”
接下来。按照康有为上书清廷地《应诏统筹全局折》。光绪帝颁布了几个方面地改革措施。
先在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近代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
其次是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由专门人员负责士民上书事宜。使得民间疾苦能上达天听。
然后是军事上全面裁汰绿营士兵制度。全国各省按照西式操典编练新式陆军。聘请世界先进国家如德国和英国等事观察团作为教官。督练新军。
在教育上。废除八股取士制度。对于科举全面改革。增设诸如物理、化学等工科科目。兴办西式学堂。聘请洋员执教。并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同时设立译书局。翻译各国著作。作为京师大学堂地教材。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并奖励科学著作和明创造方面地人才。
这些革新政令。目地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但是,这些措施仅仅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显而易见,清政府中地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是肯定的。毕竟此时的维新变法只能代表薄弱的大清资产阶级的利益,却无法满足庞大的封建阶级地利益,注定会产生激烈的碰撞。
只不过当前看来,是皇帝自上而下的改革,这些势力还没有大到直接反抗朝廷地地步,不过这也间接的使得这些封建势力向以慈禧为的后党集团靠拢,使得光绪帝的帝党集团地计划最终泡汤,造成后党疯狂反扑而埋下了隐患。
不过还没有等到后党集团反扑,帝党内部就出现了裂痕。
退朝之后,满朝的文武百官出来的时候,皆彼此相互对望,却都默不作声的摇头叹息。
御书房内,光绪帝单独召见了军机大臣翁同。
维新变法能够得以执行,全赖康有为搬出洋人来给光绪帝撑腰,可谓功臣尔。而作为将康有为举荐给光绪帝的帝师翁同则当功一件。
“此次得以顺利推行变法,康有为出力甚巨,而恩师亦举荐有功!”光绪帝开心的说道,一直以来,光绪帝对于这个老师都十分地有成见,感觉翁同狂傲自大的要命,而这次光绪帝似乎找到了师徒二人之间地共同语言。
但是翁同的脸色似乎并不好看,果然只听见翁同异常冷淡地回答道:“臣与康不往来!”
翁同的一句话令高兴中地光绪帝犹如被人泼了一盆冷水一样,十分的不开心。
“爱卿何出此言?”光绪帝问道,似乎忘记了他自己是皇帝,还以为翁同是在开玩笑。
翁同继续冷漠的说道:“老臣认为此人居心叵测,意图不轨,皇上要多加小心才是!”
一听这话,光绪帝显然有些不愉快,不满的说道:“爱卿何出此言?康有为不是你举荐给朕的吗?”
翁同似乎没有注意到光绪帝的不满情绪,接续说道:“微臣最近看到康有为的新作《孔子改制考》而知其居心叵测,如今他鼓动皇上改革维新,实乃为了他的个人私欲而已。皇上可曾想过,一旦实行君主立宪制,皇上您就再无任何权利而言,皇家的威信何在?康有为定是计划为他自己将来组阁,担任相之类的角色,做那鳌拜之徒而故意而为之的啊!皇上三思啊!”
光绪帝顿时有些恼怒的说道:“既然你说他居心叵测,那何以当初不早说?现如今朕跟他十分合得来,他提出的那些建议和主张,朕觉得非常之。而且朕不管什么君主立宪不立宪的,只要能让大清强大起来,就算没有权利朕也甘愿!”
“皇上……”
“够了!朕知道你定是见康有为年轻有为,将来成就定然超过你。夺了你的位置”光绪帝有些火的说道。
“不是的!皇上!老臣没有那个意思!”翁同突然意识到光绪帝的脸色不对,急忙解释,可惜光绪帝没有给他机会。
“好了!朕还有事情要做,你跪安吧!”光绪帝看都不看一眼翁同,转身回到自己的御书案,专心的看起康有为呈上来的改革事宜。
翁同见光绪帝不理他了,心中亦是不快,于是告退离开。
~~~~~~~~~~~~~
颐和园仁寿殿
总理衙门王大臣,庆亲王奕跪在慈禧太后面前怒斥着维新变法地不是。
“太后,您倒是说句话呀!皇上这么做,把祖宗的制度都给改了!您不能让皇上错下去啊!”
“好了,你好歹也是个王大臣,你先起来再说!来呀,看座。”慈禧对于这个庆亲王很是不满,不但碌碌无为,还贪得无厌,可是皇家能拿得出手的王爷除了鬼子六外,再无他人!
庆亲王奕起身坐下后,继续哭丧着脸,说道:“太后,您可得给我们做主啊!您看看,这皇上颁布的都是些什么规矩吗?允许百姓上书朝廷,还要直达天听,这还了得?平常老百姓都能上达天听地话,这朝廷岂不是成了菜市场了吗?成何体统吗?”
慈禧知道庆亲王奕还没有说完,也想知道早朝都颁布了什么上谕,索性就一直听着。
庆亲王奕继续说道:“这裁汰绿营兵,编练新军,我就不说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