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火中原-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士们愤怒得眼睛要冒出火来。有几个当天刚入伍的新战士哇哇大哭起来。徐亮大吼一声:“哭什么哭!男子汉流血不流泪!攥紧你们手里的家伙,在战场上让鬼子偿命!”那几个战士止住哭声,擦擦眼睛,看着他们的带头人,咬住牙不作声了。
  队伍一声不响穿过蒋集,沿途又过了几个村镇,一样的惨不忍睹。
  离开大路,继续北行。战士们似乎忘却了行军、作战的疲劳,心中充满了怒火和复仇的渴望。
  夜半时分,来到一片森森古柏之中。离约定的接头地点高粱洼应该很近了。徐亮命令原地休息,四周放了警戒哨。徐亮把部队交给梁有田掌握,自己叫上张林带了一个班的弟兄向东北方向出了林子。
  天阴沉沉的,星月无光。徐亮一行穿过林外磷火点点的一片坟地,悄悄地向高粱洼村接近。高粱洼处在两省三县交界处,远离交通线,村子边上不远还有一座松林茂密的青松冈。快接近村口,一个战士绊到地上一根绳子,丁丁当当的铜铃声响了起来,紧接着一阵急促的梆子和铜锣声在夜空中响起,不一会,村边的寨墙上出现了手持各武器的老少爷们,松树明子照的四下通亮。这寨墙实际上是三米多高的防洪堤,墙外挖了一丈多深的壕沟,从村外的水洼引水放入,村子入口处修了吊桥、安了寨门。处于几不管地带的高粱洼,能在多年与洪水和土匪的斗争中生存下来,自卫的能力远非中心城市周围的村镇可比。围墙上土炮、鸟枪、旧式步枪以及弓弩、大刀、长矛、三节棍……武器五花八门,墙上一个银须飘摆的老者高声喊道:“老少爷们,倭寇不比一般土匪,这几天的消息大家都听到了,到村里来避难的,大家也见到了。今夜倭寇来犯,不是敌死就是我亡,全村老小是死是活,全看我们了!”“徐爷,您老放心,咱高粱洼没有孬种!”“好,大家不要乱,都听史先生和二虎指挥!”
  徐亮在暗影中赞叹:“好一个高粱洼!好一个老英雄!上级让我们到这个地方接头落脚真是英明。”向前走了几步,喊道:“乡亲们,别误会,我们不是鬼子!”
  “你们是干啥的?”
  “我们是来买粮食的。”
  “半夜三更的买啥粮食,离俺们远点,到别处买去,俺们高粱洼官兵、土匪都不认!”
  那个史先生止住其他人,说:“客人想买什么粮食?”“我们想买八车陈年高粱。”
  “陈年高粱只卖北边来的客人,请问客人你是那边来的?”
  “南边来的。”
  那史先生声音中掩饰不住兴奋:“徐亮在哪里?”
  “我就是!”
  “哦”那人迟疑了一下,“你们队伍里有姓梁的营长吗?”
  “梁有田。”
  “有姓李的连长吗?”
  “李维明。”
  “陈浩是干什么的?”
  “开封第四保安团团长。”
  张林看得直纳闷,忍不住叫道:“哎,你是干啥的?咋认识俺们部队那么多人?”
  那人哈哈哈大笑:“徐爷,是自己人,我等的就是他们,眼睛都快望穿了。”
  老者一挥手:“快快,开门放吊桥,让这位也姓徐的军爷快进来,哈哈,我们姓徐的一家子,还真是英雄了得呢。”
  高粱洼像过节一样。梁有田接到张林通知把队伍带进村子的时候,男女老少都出来看热闹。手执刀矛的本村青年看着徐亮部队的迫击炮、重机枪和新式步枪,一个个露出羡慕的眼神。
  徐爷拉着徐亮的手上下打量,笑得胡子一抖一抖的:“好后生,有出息,走,到徐爷家喝酒去,尝尝咱高粱洼的高粱酒,对了,叫上你们的梁营长、李连长还有那个…陈团长,史先生,你看我老头子记性不差吧?”
  徐亮暗暗称奇,说道:“徐爷,陈团长没有来,李连长路上负伤了。”
  “咋回事?”
  “路上遇上鬼子,干了一仗。”
  “快快,把李连长送到曹神医那儿瞧瞧。放心,我们这块地面舞刀弄棒的着实不少,头破血流,伤胳膊断腿的事常有,曹神医的医术那是多少年闯出来的名头,错不了。”
  徐亮一听,心中欢喜:“多谢徐爷。”
  “这后生,客气啥!二虎,快点叫家家生火做饭,腾房子给咱的队伍驻扎,你今晚让人惊醒着点儿,他们走了一天,路上又打了仗,累得不轻。”
  徐亮望了一眼史先生。
  史先生道:“你这顿酒嘛,徐兄弟是一定要喝的。这样,让他先把军务安排一下,另外,我们俩还有些事要商量。弄完这些就上您老那儿喝酒去!”
  徐亮把几个连长召到一起,安排宿营和警戒事宜,他特别强调了群众纪律,临了以很严肃的口气说:“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不是军阀的队伍,你们一定要告诉弟兄们,违反军纪者,严惩不贷,不要没有死在和鬼子拼杀的战场上,却因为违犯军纪死在自己人的枪口下,军法无情,到时候别怪我救不了他!”
  半夜三更,高粱洼家家冒起炊烟。
  徐爷家的院子挺大,院子中间搭起的架子上,葡萄、丝瓜、葫芦的枝蔓相互缠绕。葡萄架下摆开了一张八仙桌,徐爷的老伴和二虎媳妇在厨房里忙乎着。
  徐爷家也不算富裕,只有一间砖瓦房,东西厢房是砖墙高粱秆顶,厨房是土坯房。有二、三十亩地在当地也算光景不错的人家。这个村子没有一户土地超过百亩的人家,还保持着守望相助的古朴民风。
  堂屋前的刀枪架上,插着棍棒和刀枪。
  这徐爷一身武艺,年轻时爱打抱不平,后来为防匪患,在村子里拉起了自卫队,大儿子大虎就是在一次土匪围攻中战死的。徐爷老了,在村人中的威望不减,二儿子现在又当了自卫队的队长。
  这史先生叫史雨农,“七七事变”前就在这一带开展红色运动,是这一带革命运动的播火人。三乡五里无论老少都尊称他为史先生。徐爷对他十分的敬重。
正文 第二十九章 滨河支队
 更新时间:2008…8…7 11:29:09 本章字数:2973
  两位初次见面的共产主义理想追求者的谈话是在徐爷家的西厢房中进行的。史先生传达了党的指示,首先要徐亮尽最大努力把部队拉到豫北根据地接受整训;其次如果短期内过河确有困难,可在鲁豫边游击,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基层政权和民兵武装,争取在这一带建立游击区甚至根据地;第三在未过黄河以前,部队改编为八路军滨河支队,由徐亮同志担任支队长,史雨农同志任政治委员兼地方工委书记,梁有田同志任副支队长。
    “太好了。”徐亮道,“总算回家了。”想起自到巩县以来在国民党军队中的种种经历,不禁颇多感慨。
  史雨农道:“现在鬼子对河岸封锁很严,渡船全部被鬼子征用了,过河联络的同志都是半夜在身上绑着葫芦带着芦苇管游过河去的。不过无论如何,我们也要把队伍的旗号赶快打出来。旗子已经让人做好了,军装可没有,不过我发动群众做了400多个写有“八路军”的臂章,到时候往臂上一缝就行了。”
  “史先生!史先生!快点请客人出来喝酒呀,话有的是时候说,他们累了一天,肯定饿坏了。”徐爷在院子里大声吆喝着。
  徐连一笑,对史雨农说:“政委,你看这?”
  “走,人家的一片心意不能不领。”
  “说好,违犯群众纪律可是你政委的事了。”
  “这是人家老乡真心实意请咱八路军,可不是你们国民党保安团仗势凌弱,强夺硬拿。”
  “天地良心,我们部队可从来没干过一件欺负老百姓的事儿。”
  “呵呵,开句玩笑还当真了?”史雨农原本是个很严谨的人,但是和徐亮一见如故,说的甚投机,不由得也开起玩笑来了。
  杀了只鸡,正好白天打了只野兔,再弄些青菜、黄瓜、蘑菇,倒上自酿的高粱酒,夜半时分在乡村庭院的葡萄架下,来自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经历和背景的人们在一起举起了盛着高粱酒的青瓷碗。
  酒过三巡,相谈甚欢。
  二虎道:“这几天风声一天紧似一天,来我们这里投亲靠友避难的也一天天多了起来,连离咱们二十里的普济寺也驻上了鬼子。”
  “鬼子驻到寺庙里干什么?”
  “我听逃到咱这儿的和尚说,鬼子要占寺庙当他们的伤兵医院。住持刚说了句佛门清静之地不宜驻军的话,就被鬼子一刺刀挑了。没跑出来的大小和尚都被鬼子强拉去抬担架了。看来鬼子在前线吃亏也不小,普济寺那么大地方,听说都快住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