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荣耀-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涛文是我夫人的堂兄是吧。”刘浩然淡淡地说了一句。
“是的丞相。”夏煜的额头不由自主地渗出一滴汗珠来。而旁边的朱升、陶安、李善长、都面不改色,只有汪广洋微微一愣,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刘浩然的岳父薛正言只有薛如云一个独女,但是却有一个弟弟和两个侄儿,大侄儿薛涛文正好在江宁学堂上学。
夏煜说完之后一直低着头不敢出声。他身为内察司,除了军队不敢伸手之外,几乎在江南民政官制中都有耳目,而且作为刘浩然的特务头子,尽干一些见得光的事情,所以江南官员中对其颇有怨言,而李善长、陶安等高级文官又耻其为人,不待见他。为了自保,夏煜一边忠心耿耿地死跟着刘浩然的身后,另外还有心交好刘浩然的后府,对薛如云、秦罗、萧氏三位刘浩然的妻妾是百般讨好,极尽巴结奉承之能,对于三家外戚也是另眼有加。所以这次薛涛文在学堂带头劝进,夏煜早几天就接到了风声,但是却不敢下手阻止,因为他不知道薛涛文此意到底是刘浩然之意还是薛如云之意。结果事情就闹大发了。
“刚败了陈友谅一次,就要劝我称帝,要是北伐成功,岂不是要劝我称玉帝了。”刘浩然的话语中表示自己的态度,而朱升、陶安等人也默默点头。这是刘浩然和一帮高级幕僚达成的默契,称帝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事急不得,讲究一个水到渠成。按照他们的预计,最好的时机是统一江南了,准备北伐时称帝,这样既可出师有名,又可以鼓舞军民士气,现在闹出这么一出戏,影响了整个计划。
“内察司的职责体查民情众议,报上来让行省有准备,用邸报言论去引导舆论群情。现在你内察司有情不报,搞得行省措手不及,你说这内察司还有何用?”刘浩然厉声呵斥道。
这话说得重,听得夏煜脸色铁青,冷汗直冒。他知道,自己犯下了刘浩然最忌讳的事情,有情不报。刘浩然一直强调内察司不管侦知到什么情报,必须及时如实上报,因为分析情报是否真伪和有价值是中枢的事情,内察司的职责是最大可能地获取情报。劝进这件事情上,夏煜明显是延误了上报,所以刘浩然才会今日如此的愤怒和敲打。
朱升等人依然面不改色,内察司是君王的权术,他们不能插手也无法阻止其运作,但是他们非常乐于看到刘浩然好好敲打一下这个被文官们不待见的特务头子,他们也清楚,敲打归敲打,刘浩然也不可能罢了夏煜的职。平心而论,夏煜在内察司都司的职位上还是干得不错,帮助都察院揪出不少贪污的官吏,帮助军方抓住了不少试图起事的野心家,也为行中书省提高了不少有价值的民情。在内察司的控制之下,刘浩然对于各地民情和民意的掌握越来越深,进而能够用邸报言论和官方手段进行引导和干预。
“真是想不到,这么大一件事,我是到了临头才从侍从司得知,幸好他们通知了我,这才阻止这些学子到其它各学堂去鼓动劝进。你非要闹到不可开交才上报给我,难道非要我把内察司并到侍从司吗?”
刘浩然知道夏煜忌讳什么,但是现在敲打之时他也就装聋作哑了。
夏煜的后背全湿透了,他一半是因为刘浩然严厉地敲打,另一半是听到了侍从司的名字。这个神秘的机构名义上是负责刘浩然的侍卫工作,实际上职权极大,下设有副官科、宿卫科、侍卫一科、侍卫二科和调查科。
副官科由刘浩然的军事副官组成,负责与行枢密院和各部队的联系,也就是负责收集他们上报上来的军情,向他们传达命令;宿卫科负责刘浩然府上的内卫安全以及其的随身安全护卫;侍卫一科负责指挥江宁城侍卫部队以及其出行的安全护卫;侍卫二科则是负责选派担负高级将领和文官安全护卫的侍卫;调查科则是负责情报调查,凡是涉及到危及刘浩然安全的情报他们都有权调查。
夏煜隐约知道侍从司的结构和分工,他分析一番也知道,对外权柄最重的是副官科,而暗中实际上最重的是侍卫二科和调查科,派往高级将领和文官身边的侍卫,名义上是保护他们的安全,难保没有承担监视的职责,而调查科更是手眼通天,谋逆、叛乱、闹事,都有可能涉及到危害刘浩然安全。而上次他密告傅友德、陈德胜之后就后悔了,这两人是刘浩然的亲信,与陈友谅密使接触之事可能不告诉行枢密院,但是难保不会通过其它途径上报给刘浩然,例如这侍从司,想了上次他白做了一回恶人,得罪了军方的两位大佬。
夏煜一直以为侍从司的重点只是放在军队中和将领官员身上,想不到他们居然也侦知到江宁学堂的情报,或许是因为调查科担心学子们闹事可能会有谋逆的阴谋。而侍从司的都司是蓝玉,各科的佥事都是童子营出来的,刘存信、刘存忠、刘存智、刘存安、刘存礼,对刘浩然忠心不二,除了他谁也不买账。
而童子营还在继续招收烈士遗孤和地方孤儿,刘浩然也每三五天坚持去童子营待半天,给他们讲学,与他们一起生活。童子营除了习武读书,学习文韬武略之外,更重要的是天天灌输对刘浩然忠心不二的思想。这些视刘浩然为相父的童子大部分进入海陆军学堂,完成学业一般都会进入侍从司,行枢密院或者各主力部队,他们或许一辈子都是中层军官将领,但是磨练之后就是刘浩然掌握军队的庞大骨干。
一边听着刘浩然的训斥,一边胡思乱想着,夏煜不敢开口说半个字。由于内察司特殊的体制,它完全脱离了江南的军政体系,夏煜也完全脱离了整个江南的文武官僚系统,在目前情况下,夏煜只有依靠刘浩然的信任才可能生存下去,而夏煜也悲哀地发现,刘浩然以前在官场内部多次褒奖内察司和自己纠察百官得力,让自己沾沾自喜,其实那是将自己推向了文武百官的对立面。要是刘浩然抛弃了自己,多少对内察司和自己抱有怨恨的官僚们会毫不犹豫地落井下石,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
夏煜已经无路可走,只有继续紧跟刘浩然的脚步,这样才有他的生存之道。正是想通了这一点,夏煜也是撕破脸皮,毫不客气地四处“咬人”,被百官们暗中称为“酷吏”“妄臣”。
训斥一顿后,刘浩然转言道:“老师,诸位先生,你们看如何平息这件事?”
朱升等人对视一眼,最后李善长咳嗽一声开口道:“护军大人,我看江南邸报应该开口说话了,不过话要说得婉转一些,不妨报道一些安丰的情况,向江南和天下人暗示一番。”
“正是如此,”汪广洋连忙附和道,李善长原本是行省参知政事,后来方国珍到长江口闹事,为了以示惩戒和敲打,刘浩然奏请小明王和刘福通,改授方国珍为浙东道管军万户,并提李善长为右丞相,汪广洋为参知政事。自此,李善长权柄更重,加上他对投奔江南的文武之士能察其才而多加推荐提携,又重乡里之情,凡是定远、怀远等淮西老兄弟和同乡,他多能委曲调护,因此受淮西系文武将领和官吏的敬重,如此一来,李善长几乎把持了整个行中书省,汪广洋为人虽以廉明持重,善理繁剧著称,但是为人小心谨慎,不敢逆李善长的风头,很多时候都是以李善长唯首是瞻。
“丞相大人,这月便是小明王登基五年,臣等建议在江南邸报上多宣传此事,并由行省出面组织一次活动,这民意便可安抚。”
“老师,陶先生,你们的意见如何?”听汪广洋说完之后,刘浩然便转向朱升和陶安问道。如果说李善长、汪广洋代表着江南行政官僚群体的话,朱升、陶安则代表着聚集在刘浩然身边的文人士子。
“李丞相和汪政事是持国老成之言,以我之见,江南邸报大肆提到安丰之时,也可行文江南,准备在秋季举行科举。”朱升抚须言道。
“如此甚好!”刘浩然不由笑道,还是老师老奸巨猾。以江南邸报等行动平息民意,再以科举拉拢士子们的心,并且还暗示称帝不是不可以,只是时机未到,所以现在只能先做一些称帝前的准备。
江南稳定之后,文人士子们一直要求江南行省恢复前宋的科举制度,但是其中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还处在争议之中,所以迟迟未行。
元朝的科举,蒙古人、色目人录取的人数远胜于汉人,人数众人的汉人士子每科只是录取区区十几二十人,这也一直是天下汉人士子怨恨不已的重点,所以要求江南行省开科举的呼声一直高涨。但是刘浩然认为自己新式学堂培养出来的士子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一旦科举,很容易被那些保守派文人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