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8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有虚有实,既朴实优美,又富有变化。整个别墅置身于绿色之中,绿顶、
绿门、绿窗、绿柱、绿栏、绿廊,使人感到静谧、安宁而又清新,从而达到
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美庐”别墅为石木结构,石料多就地取材,但又不
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例如庭院内保留了一块露出地面的风景石,“美庐”
二字就刻在石上,但毫无雕琢斧痕,反而又平添一景。“美庐”无论从建筑
风格,还是庭院布局,都堪称庐山别墅之精华。

佛教名山话五台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百余公里,
由 5 座山峰组成,峰顶呈平台状,故称五台山。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最为高
峻,海拔 3058 米,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从地理
演变来看,大约在 7000 万年以前,五台山一带还是一片很大的侵蚀平原,进
入新生代后,强烈的地壳运动使五台山和恒山地块抬升,而中间的地块陷落,
形成了滹沱河平原。五台地块抬升之后,大部分地区遭受了强烈的流水切割,
形成峻岭深谷。特别是北部切割深峻,构成“五峰耸出”独具一格的形态,
而台顶附近因没有受到大的切割,保留了古老的平原面。
五台山“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是消夏避暑的
胜地,又称清凉山。从纬度位置来看,五台山大致与北京相同,而气候特点
却与东北的大兴安岭相似,有“六月披裘尚觉寒”的说法。即使到了盛夏时
节,五台山怀镇的最高气温也只有 27℃左右。
五台山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形势与佛经《宝藏陀罗尼经》描述的文殊菩萨
住处很相似,而其气候特点又与《华严经》所叙述的文殊菩萨住处也颇相似,
所以佛教徒视其为佛教圣地。千百年来,在我国佛教名山中,五台山一直被
奉为魁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佛教将文殊、普贤和观音合称为“三大土”,
文殊菩萨顶结五髻,手持宝剑,多骑狮子,以表示智慧、锐利和威猛,人们
亦最需要智慧和力量,故文殊菩萨也最受人信仰。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
“左胁侍”,在“三大士”中的地位最尊,所以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五台山,
在“四大佛教名山”中地位也就最高。此外,再加上五台山创建佛寺最早,
又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一直居于我国佛教名山之
首,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五台山佛教的兴始和佛寺的创建,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起于东汉时
期。据史载,五台山寺院最多时曾达 200 多处,现存寺庙台内有 39 座,台外
有 8 座,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台怀镇。台怀镇地处五台山峰形成的怀抱之中,
故名“台怀”。人们通常称台怀地区为“台内”,其他地区为“台外”。五
台山中寺庙以“五大禅林”最著名,它们是:显通寺、菩萨顶寺、塔院寺、
殊像寺和罗喉寺。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寺院,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匀称,
有各种建筑 400 余间,中轴线上殿宇 7 座无一雷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明
代铸造的铜殿,全以紫铜铸造内外贴金,门扇上铸有花草人物,殿内墙壁上
铸着上万个小铜佛,殿高有 3 米多,殿前有两座 6 米多高的十三层铜塔。钟
楼内悬万斤铜钟,击声震荡全山。菩萨顶,又名大文殊寺,是五台山的黄庙
(喇嘛寺)之首,寺居山头,108 级石阶依山势直抵山门,气势宏伟。台怀
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坐落在塔院寺内,塔高 70 米,为藏式舍利白塔,塔的
上部大铜盘周围悬有铜铃,风吹铃响,山鸣谷应,寺内有大雄宝殿五间。罗
喉寺是喇嘛寺,寺内最为称奇的是一座活动机关莲台,佛像隐现在花中,名
叫“开花献佛”。
五台山泉流很多,被佛教徒奉为“圣水”,其中以般若泉最受崇奉。般
若泉,意即智慧泉。五台山原有两处般若泉,现仍涓涓流水的,仅剩一处,
即殊像寺的般若泉。佛教徒认为,饮用五台山般若泉的圣水,可以消除烦恼,
得到智慧;用文殊菩萨住处的般若圣水洗目灌顶,可使人心明眼亮,从而达
到美好的般若境界。

在五台山边缘地区的佛光寺,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它创建于北
魏孝文帝时期,重建于公元 857 年。佛光寺的主体建筑大佛殿是一座气势雄
伟的木结构建筑,具有明显的唐代风格,是我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的代表
作。佛光寺的建筑、雕塑、壁画、墨迹负有盛名,称为“四绝”。台怀白塔、
菩萨顶、佛光寺常被人们称为五台山三大名胜。
我国现存佛教寺院建筑大多是明清以后修建的,若论中华古刹佛教建筑
亘古,当瞩五台山,而又首推五台山南禅寺。南禅寺位于五台县西南李家村
北,距台村镇约 100 公里,背山临水,景色秀丽宜人,是五台山最小的寺庙。
南禅寺大雄宝殿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 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
座唐代木结构建筑。
五台山的五大高峰,峻极于天,风光奇特而绮丽,山巅视野开阔,山中
清流潺潺,绿草山花,相映生辉。五台山气候凉爽,清风习习,北台顶与中
台顶山阴处,有终年不化的“万年冰”。五台山还有一座万宝山,它是山西
省的八大煤田之一,还蕴藏有丰富的铁、铜等矿藏。

“海天佛国”普陀山

普陀山雄峙东海,位于杭州湾外舟山群岛的中部。全岛面积 12.5 平方公
里,南北长 8.6 公里,东西最宽处约 3.5 公里,呈狭长形,斜卧在海上。普
陀山海拔 300 米,其最高峰为佛顶山,山势西北高、东南低,背挡寒风,名
胜景点多分布在平缓的东南一侧。普陀山地处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达 1200 毫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最热月平均气
温为 27℃,最冷月平均气温也在 5℃以上。古人说:“以山而兼湖之胜,则
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东南有一小岛名洛迦山,向与普陀山齐名,亦统称普陀洛迦,其
原名是“补怛洛迦”,这是梵语的译音,意思是“美丽的小白花”,所以又
称白华山,小白华。普陀山一面是群立的奇峰,一面是广阔的沙滩,既有陆
地的奇山异洞,又有海上的壮丽风光,浪击悬崖,潮涌金沙,在绿色的山峦
丛林之中,梵宇隐现,风景独特,素有“海上仙山”、“蓬莱仙岛”、“南
海圣境”、“海天佛国”的美誉。
普陀山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就将普陀山及其附近岛
屿定名为“甬东”。而作为佛教胜地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咸通四年(公元 863
年),日本僧人来华学佛取经,从五台山迎奉观世音像一尊,在回国途中,
经普陀莲花洋触礁,船不能行,他以为菩萨显灵,祷告说:“若我国众生无
缘见佛,当从所向建立精蓝。”后来,船漂泊到潮音洞下靠岸,当地张姓居
民舍房供佛,名“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普陀山最早的寺院,也是普陀山
供佛之始,自此名声日起。公元 967 年宋太祖派太监进山供香,接着宋神宗
元丰三年(公元 1080 年)命在普陀山正式建寺,赐名“宝陀观音寺”,香火
始盛。宋宁宗嘉定七年(公元 1214 年)指定普陀山为供奉观音菩萨的道场,
这里的寺庙都以供奉观世音为主,成为普陀山的一大特色。在我古典小说《西
游记》中,孙悟空为降妖魔,也曾到普陀山向观音菩萨求助。普陀山成为观
音佛地,传说甚多。《华严经》载:“善财二十七参,至补陀洛迦,见岩谷
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文夫观自在菩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善财便参
拜问道,即俗传的童子拜观音。”此为后世佛徒引据的缘由之一。
普陀山寺庵禅院遍布,有百处之多。普济寺、法两寺、慧济寺是普陀山
的三大名寺,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普济寺又称前寺,位于灵鹫峰下,与寺
前莲花池诸景衬映,为全山风光最佳处。曾济寺原名“宝陀观音寺”;明万
历三十三年(公元 1605 年)明神宗朱诩敕改“宝陀观音寺”为“护国水寿普
陀禅寺”;公元 1669 年,清康熙帝赐额“普济群灵”,改称“普济禅寺”,
现存殿堂是清代雍正年间修建的,其规模之大甲于东南,是普陀山最大的寺
院,原有房屋 200 多间,与杭州灵隐寺不相上下,至今建筑面积尚有 11400
余平方米。普济寺主殿大圆通宝殿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