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市民的奋斗-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末连续两年荒歉,米商乘机囤积,粮价上升。WWw、宣统三年九月十三日,上海光复。九月二十日,沪军都督通令米商平粜,并禁止大米出境。民国元年(1912年),米价稳定在上年的水平上。民国2年粮食丰收,以后6年,米价每石徘徊在6。42~7。40元之间。民国9年,黄河两岸遇旱,民国10年,长江流域涝灾,旱涝交困,这两年上海米价每石分别上升到9。61元和9。68元。民国11~14年,米价突破10元。民国15年苏浙旱灾,更因北洋军阀齐燮元和卢永祥、孙传芳和张宗昌先后在上海附近混战,导致米价扶摇直上。8月,曾高达每石17。85元。民国16~17年逢丰收,米价分别降到14。77元和11。17元。民国16年发生蝗灾,秋后米价回升。因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银价下跌,银本位的中国货币相应贬值。民国18年11月开始,每石粳米超过15元。民国19年4~5月,粮价继续上涨,最高达到24元,引起社会不安。由农业经济专家、粮商和有关当局推派代表共同组成“粮食委员会”,商议进口洋米,并决定5月初开始发售平价米。历时5个月,到9月底结束,共售米69032石,平均售价每石13。83元。秋后新米登市,米价趋向缓和。民国20年以后,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倾销政策,上海粮食市场上洋米大量涌到,米价回落。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侵犯淞沪,米市场一度停顿,但复市后米价又转为下跌,到年底米价跌至每石9元以下,到民国23年夏,最低价已不到8元。民国23年7月,苏浙遭大旱,内河干涸,航道不畅,粮食货源减少,每石粳米价回升到10元以上。民国24年上半年有4个月米价高达13元。11月,受灾的苏浙产区来沪采办粮食,粮价再度趋高。但不久洋米又涌到,价位下降。民国25年一度低于10元,民国26年恢复到11~12元。
从民国成立到抗战兴起,小麦价格稳而偏低。民国元年~13年间,小麦价格除民国4年每担为5。48元外,其余各年徘徊在3。81~5。14元之间,均低于宣统三年5。4元的水平。民国14~19年,上升到5。73~6。35元。民国20年第三季度,有进口苏联小麦,又向美国赊借棉麦款5000万美元,进口大量洋小麦。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影响上海的面粉销售,小麦供多求少,价格下落。到民国23年6月,每担新麦价跌到2。71元的低谷。7月以后受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又遭干旱,使麦价回升。民国25年,麦价继续上涨,入冬,国际市场麦价暴涨,到民国26年小麦价格回升到每担6。07元。
面粉价格走势与小麦相应。民国元年~13年,每包(25公斤)价格都在2~3元之间。民国14~19年,上升到3。15~3。37元。民国12~24年,面粉价又回落到2。24~2。77元。民国23年5月,曾跌至2元。民国25~26年,国际市场面粉价上升,分别上升到3。37~4。07元。
大豆价格。民国14~18年相对稳定。批发价每担维持在5~6元之间。民国19年一度超过6元。10月转为下降。民国22年8月起进入3。5~4。5元的低谷。民国24年11月,回升到5元以上。民国25年6月,伪满洲国与德国签订年供50万担大豆的协定,影响上海的大豆货源,价格转为上升。到抗战前夕,大豆批发价达到每担6。5元。
玉米价格。民国14年到抗战发生的12年间,除民国18年10月到民国19年11月外,其余各年批发价未曾超过每担4元。民国23年4~5月,曾跌到2。50元以下。
近代沪产棉纱、棉布价格(19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洋纱、洋布来华减少以及随后20年代的爱国抵制日货运动,使上海民族纺织工业趁隙发展。华商纺织业除华盛(后更名三新)、恒丰外,申新、永安等厂也陆续开办,染织业也开始发展,工商业获利均丰。民国8年(1919年),上海纱厂生产16支纱每件成本149。55两,售价200两,盈利达50。45两。“九一八”事变后,日货倾销,纱布市场形势衰退,纱价下跌。民国20年,16支人钟棉纱每件237。6元。民国24年,跌至170元。
民国10年,上海民族纺织工业同行组织华商纱厂联合会,筹建华商纱布交易所。交易标准品棉纱为16支人钟商标(其他牌号保持规定的差价);棉布为13磅飞艇商标、11磅圈三虎商标,行情每日刊报。
此时期两交易所同时并存,交易市价水平基本相同。当时上海纱布交易成交行情决定于:市场的供求量;棉花的国内、国际行情;日本大阪纱市的高低。据民国10年7月8日《申报》刊载的行情,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16支纱云鹤标准7月期收盘价148。2两。华商纱布交易所:16支人钟标准7月期收盘价148。2两;11磅棉布圈三虎标准7月期收盘价4。75两;13磅棉布飞艇标准7月期收盘价5。5两。!~!
..
作品相关 民国工资
引自山西河曲县地方志
民国时县府官吏雇员月俸数额可见下表。WWw。
其他人员月俸如次:事务员14元,检验员l2元,雇员10元,公役8元。
劳金
民国时本县共有3种雇工形式:“揽长工”,时间l至数年,“包月子”,忙月雇用,l至数月;“打日工”,临时以日算工雇用。民国十五年前后长工年工资制钱约12千文,合大洋约8至l0元。包月子,每月约1000文。打日工,每日约35文。又据《中国实业志》载,民国二十四年,本县男长工年工资25元,包月工资2.7元,临时日工资0.13元;女佣年工资20元,包月工资2.4元,临时日工资0.12元;木匠日工资0.25——0.30元。
商行店员,在民国十年左右,头年工资制钱l800文,次年2400文,3年最高不超8000文,通行法币后,工资约15元
引自福建闽清县志
雇工有长工(俗称长年)、短工两种。长工全年膳食由雇主供给,短工有供饭、不供饭之别。民国元年,县内雇工工资(法币)长工全年41。8元。民国15年,长工全年工资60。1元;短工每日工资,农忙时不供饭0。4元、供饭0。3元,农闲时不供饭0。4元、供饭0。2元。战争期间到解放前夕,因货币贬值,长工工资改为每年谷子700~1000市斤,短工工资改为每日大米8管(每管10小市两)左右。
。民国二十二年《中华民国统计提要》中统计出各省大部分县之雇工工资情况,其中涉及到了该区大部分县的雇工工资情况(见表1)。
表1
民国二十二年晋西北部分县雇工工资一览表(单位:银元)
县别性别长工(年工)月工日工
最高最低平均膳宿情形最高最
低平
均膳宿情形最
高最
低平
均膳宿情形
交城男工723652甲634。3乙0。250。150。2甲
童工241218甲211。5甲10。050。37甲
兴县男工301020甲312甲0。150。070。1甲
童工1057甲1。50。50。9甲0。10。030。06甲
汾阳男工601543乙624乙0。30。10。2乙
童工15510甲1。50。51乙0。050。020。03乙
临县男工503541甲645甲0。30。20。25甲
童工201216甲211。5甲0。10。060。08甲
方山男工301521甲31。52。1甲0。120。080。1甲
童工1279甲1。511。2甲0。080。050。06甲
山阴男工603040甲52。53。5甲0。150。080。1甲
童工201216甲1。711。4甲0。060。040。05甲
右玉男工543040甲4。72。73。5甲0。20。10。15乙
童工----2。51。51。9甲0。090。060。07乙
左云男工241217甲211。5甲0。080。040。06甲
童工1048甲0。80。350。51甲0。040。020。03甲
偏关男工482536甲623。6甲0。20。10。15甲
童工241217甲211。5甲0。150。10。12甲
神池男工362028乙523。7乙0。20。10。15乙
童工181013乙211。5乙0。10。050。07乙
静乐男工402030甲3。51。52。4-0。10。050。07-
童工------------!~!
..
作品相关 张謇与民国初年的农业现代化
中国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起始于清末的戊戌维新和新政时期,但是比较全面的展开是在民国成立之后,张謇任农商总长之时则为之打下了基础。wWw、这不仅表现为改造传统农业的措施趋于全面,而且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改造传统农业的法规,制定和实施了振兴农业的政策和措施。
张謇在担任民国北京政府农商总长时,在力促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改造传统农业,提出了改造传统农业的现代性理念。所谓传统农业,就是以世代相传的生物和自然生产要素为基础,以自给自足为目的,以封建租佃和小农经营为生产方式的农业。这种农业,生产工具简陋,劳动者知识贫乏,生产技术原始,土地和水利凭借自然,生产发展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