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对权力-第6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娜在一旁记录着范鸿宇的话,一边忍不住问道:“范县长,木料和空心钢管做什么用?”
“搭架子。发生管涌现象,说明大堤里面空了,单单在这边加固,不管用。我们把架子搭起来,绑上十几个麻袋的石块,用挖掘机丢下水去堵窟窿。一般的小石块,小沙袋,堵不住的。”
彭娜便连连点头,走笔如飞,将范鸿宇这段话也记录下来。
在大雨中还能做记录,也算是新闻记者的一桩硬本事。
(未完待续)
第653章 范鸿宇的信心动摇了
夏芸便望向陆玖。
她是从中央机关空降下来的干部,抗洪抢险的经验并不充足,自然是希望陆玖对范鸿宇这两点意见发表一下看法。
领导下基层,有时候就是起个鼓舞士气的作用。不见得在任何事情上,领导都是高明的。
陆玖点了点头,说道:“范县长这两点安排,非常合适,我看就照范县长的安排进吧。”
这倒不是应景的话,面对这种情况,换了谁都只能这样安排。
“不过,范县长,我还要增加一条,大堤上的抢险队员,也务必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万一守不住,不能硬顶,必要时候,可以撤退。总之,同志们的生命安全,要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略略一顿,陆玖又说道,神色十分郑重。
范鸿宇心中略略一动,也很郑重地点点头,说道:“好的,陆书记,我会牢牢记住这一点。”
无论如何,陆玖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令得范鸿宇对他的观感有所改变。须知九十年代初期,正是一个转折的时间段。在此之前,一直都在讲大力宣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个人从来都必须服从集体。但凡是抢救公家的财产,哪怕付出生命都是值得的。改革开放之后,渐渐不再这样提倡了。但“以人为本”的观念,远远未曾流传开来。
当然,就算在后世,所谓“以人为本”很多时候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未落到实处。不过,能够将这个口号提出来,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当下按照范鸿宇的布置,周子其亲自去桥头村组织村民疏散,他是芦花镇委书记,对情况熟悉,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威望,由他来完成这个任务,比较合适。
疏散转移,在局外人看来,似乎天经地义。洪水都已经到了家门口,随时有可能冲进来,你们还犹豫什么呢?赶紧的,坛坛罐罐都丢下,撒丫子跑吧。
性命要紧啊!
这叫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为即将被洪水冲垮的,不是自己的家园,是别人的家园,自然就可以“客观公正”了。
作为桥头村的村民来说,家可不仅仅只是一栋土砖或者红砖房子,也不仅仅只是房子里一些破旧的家具,而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永恒的依恋。不到万不得已,谁肯轻易离开?况且还不能带着所有东西离开,这工作就更不容易做通了。
毕竟第三次洪峰还没来,前两次洪峰也顶住了,这一回应该也能顶住。
每个人都有侥幸心理,尤其是老人和女人,更是舍不得家里的一针一线,不要说坛坛罐罐了,都是钱啊,都凝聚着一个家庭的心血和汗水。
陆玖给周子其下了死命令,在洪峰抵达之前,桥头村所有村民,不管男女老幼,必须要全部撤离,一个都不许留下。正在大堤上协助守堤的桥头村青壮年劳力,全都跟着周子其回去搬家。没有这些壮劳力参与,疏散撤离的速度就太慢了。
现在离洪峰抵达青山湖的时间,只有不足六个小时。桥头村老老少少加起来六七百口,几个小时全部撤离完毕,可不轻松。
陆玖深知,万一发生决堤现象,生命损失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数据,只要死人死得不多,责任就不至于太大,上级一般都会原谅。这么大的洪水,国家防总说是三十年一遇,偶尔出现一两个堤段的溃坝,也算得是正常现象。
连煤矿都有个“万吨死亡指标”呢。
偌大个云湖县,数个沿湖区镇,一百多公里水岸线,谁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
关键是要少死人或者不死人。
康副书记则去镇里向魏清平汇报,传达陆书记和范县长的指示,调集大量木料和钢管过来备用。抢险队员们加快了工作速度,就在大堤上将木料和钢管用大铁丝拧成架子,绑上七八个十来个装满条石,石子和沙土的麻袋,做成一个个的“大沉箱”,一字摆开在发生管涌的堤段,随时准备往水下掀。
夏芸在桥头大堤上待了一个小时左右,召集现场的干部和抢险队负责人开了个短会,转达了市委谭书记和郭市长对云湖县防汛工作的关心,勉励大家在范县长的率领下,发挥最大的潜力,全力抗洪,确保家园的安全。
随后,在陆玖的陪同下,离开了芦花镇。云湖县的沿湖区镇,不止一个芦花镇,夏部长还得往其他区镇走一遭,继续转达市委市政府对云湖干部群众的关心爱护。
不管夏芸心里头乐不乐意,身在体制之内,这些官样文章就必须做到位。
彭娜却没有再跟着他们走。
照说,她前来报道云湖抗洪抢险的经过,跟着市里领导和县委书记跑,乃是正途。报社的正面报道,很多时候其实并不需要太详尽的一线材料,只要有那么一两个“新闻看点”,加上领导讲话,再加上新闻记者的生花妙笔,一篇洋洋洒洒的歌颂文章,便即出台,保管四平八稳,没有半点纰漏。
只是彭娜既然到了范鸿宇身边,哪里还肯去别的地方?
不要说夏芸和陆玖,就算是谭启华亲自到了,甚至省领导大驾光临,彭记者也绝不肯离开范鸿宇半步。
夏芸和陆玖也没有“勉强”。
人家省报大牌记者要怎么采访报道,夏部长和陆书记管不着。
自从上回彭娜赴云湖采访公安系统警风警纪大整顿活动,颇多溢美之词,陆玖便在心里怀疑,只怕这位年轻可爱的美女记者,和英俊潇洒的范县长之间,关系不寻常。
这不,才隔了一个月不到,彭记者又第二次来云湖了。
小小一个云湖县,曾几何时得到过省报的如此重视?
当然是因为范鸿宇这个代县长的缘故。
这也挺好的,省报给云湖多做做正面宣传,多多美言几句,总不是坏事。他陆玖是县委书记,一把手,云湖出了成绩,必定有他一份,无论如何都是绕不过他的。
站在大堤上,望着巨浪澎湃的青山湖,彭娜不禁轻轻打了个寒颤,低声问道:“哥,顶得住吗?”
“不一定!”
范鸿宇脸上浮现出忧虑之色。
这么多年来,范鸿宇一直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着自信,哪怕在另一个世界,小警察范鸿宇同志,也一样的自信满满。他是范神探,和叶友道搭档,许多陈年旧案都给破掉了,在全省刑侦界都小有名气。
但现在,面对大自然的不测之威,范鸿宇对脚下这段千疮百孔的大堤,真的有点信心不足。
遥想当年,另一个世界,数年之后那场举世震惊的大洪水,整个国家都动员起来了,几乎所有最高领导人俱皆亲自上了第一线,也依旧有很多地方守不住。
“那……怎么办?”
彭娜立即跟着担心起来,焦急地问道。
“能够顶到什么程度就顶到什么程度,全力以赴……走,我们去桥头村看看群众转移的情况,一定要赶在洪峰到来之前,把群众都迁走。就算守不住,人员伤亡也必须降至最低。”
范鸿宇轻轻一挥手,大步走下湖堤。
彭娜自然紧紧跟上。
群众大规模疏散的经过,是真正的新闻素材,就故事性而言,绝对比领导讲话要耐看得多,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读者。
大牌记者的名声,可不仅仅是靠着报道领导讲话和各类会议就能获得的。
文笔好,素材新颖,视角独特,吸引读者眼球,都是必备的条件。
桥头村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渔村,村庄紧挨防洪堤,范鸿宇和彭娜不用驾车,踩着满地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向着村里走去。
范鸿宇去村里巡视过,道路还是很熟悉的。
尚未来到村支书家里,就已看到了三三两两疏散的村民,背着大包小包,拖儿带女,扶老携幼,一步三回头,很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向村外撤离。少数村民还拉着板车,上边的家具什物堆起老高,用油毡布胡乱盖着,吭哧吭哧的往前走。
彭娜便及时上前,和村民进行简单的交流。
大部分村民并不认识眼前的年轻男子就是县长,年轻女孩是省报记者,此时此刻,大家都没什么心思和陌生人沟通谈话,往往都是简单的一两句应答,便即擦身而过。
这就足够了,彭娜紧着在本子上将村民说的话记下来。
这些都是原始素材,到时候再慢慢甄别取舍。
在支书家里,见到了周子其,正和支书村长等人商量着,要怎样去做那些“钉子户”的工作,见范鸿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