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对权力-第6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港专家团已经到了十几天,早已展开了行动。有两名市场销售的行家,专程在朝阳农场开展工作,为朝阳农场建立销售公司出谋划策。
黄子轩答道:“嘿嘿,他们啊,比我对工作还认真,昨天就带着场里销售科的几个人,跑洪州搞市场调查去了。书记,你还别说,这两位香港专家真有两把刷子,讲的那些道理,大伙听着都大受启发。我估计,按照他们的搞法,咱们这个销售公司成立起来之后,产品销售基本就不用发愁了。”
范鸿宇点点头,说道:“这就很好。搞市场经济嘛,无非就是两条,一个生产,一个销售。只要牢牢控制好生产和销售成本,把销售渠道理顺,赚钱不是难事。”
黄子轩便频频颔首,深表认同。
自从范鸿宇提出那几个振兴农场经济的方案之后,黄子轩一直都在很认真地理会,希望能够跟上范鸿宇的步伐。两位香港专家到农场之后,谈到相关的市场经济问题,很多理念与范鸿宇暗合,黄子轩就更加在心里佩服范鸿宇。
这人脾气是差点,和自己一样,臭得很,却是个有真本事的,尤其难得的是,实心实意给农场办事,只要有这一条,黄子轩就认同,心甘情愿跟着他走。
“当然,换个角度来说,还有两点也一样的重要,那就是开源节流。节流这个方面,目前咱们农场做得不错,但也不能太掉以轻心。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大家勒紧裤带过苦日子,能够顶得住。怕就怕将来富裕起来了,就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这一点,一定要提高警惕。”
黄子轩笑道:“这个请书记放心,我完全可以保证!”
“不,你不能保证!”
范鸿宇出乎意料地说了这么一句。
黄子轩顿时瞪大了眼睛。
(未完待续)
第626章 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
范鸿宇望着他,很认真地说道:“子轩,我从来也没有怀疑过你的品格,只要你留在农场一天,我确实能够完全放心。但是,万一你调走了呢?”
“调走?”
黄子轩又一次意外。
他还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像自己这一辈子,就该呆在朝阳农场,像老书记耿飞那样,一直在农场干到退休。
范鸿宇点点头,说道:“没错,你今年才三十几岁,离退休还有二十几年呢。难道你就在农场干一辈子?就算你愿意,上级领导也未必会同意吧?”
黄子轩搔了搔头,说道:“书记,实话说我还真没这样想过。这么些年,咱们农场就没有一个干部走出去过,都是在农场终老。就前几年出去过一个副场长,还是自己托关系走门路调出去的。”
言下之意就是说,这可不是上级组织的意思,不过是人家自己本事大,跳出去了。
范鸿宇就笑了,说道:“你说的那是以前的情况。农场条件不好,实话说,也没有做出什么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以后肯定会不一样了。”
这话听上去很牛叉,好像拿得定农场以后一定会大变样。
黄子轩不怀疑这话。
照范鸿宇的办法干下去,网箱养鱼,饲料厂都搞起来,再加上强有力的销售公司,农场经济振兴不说指日可待,起码也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那样可望不可即的幻想。
“再有一点,按照干部使用原则来说,让同一个干部在同一个单位担任三十年的主要领导职务,本来就是不合适的。你要是在农场一干就是三十年,那其他同志,还有一点指望吗?干部不交流,思想就会越来越保守,经验主义的毛病会越来越严重,这对工作很不利。社会在飞速发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格局都在不断地变化,干部队伍,也要不断地增添新鲜血液,才能有活力,有干劲。”
黄子轩不由发起呆来。
一时之间,他有点难以想象,自己离开农场之后,还能去哪里。
范鸿宇不徐不疾地继续说道:“子轩,要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不仅仅是你一个人正直无私就可以做得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不可能是全才。实话说,你在农场,我别的不担心,就担心一点……”
“哪一点?是我脾气太冲动吗?”
黄子轩情不自禁地问道。
“这不是最主要的,有老书记在,我还不是十分担心这一点。我真正担心的,就是你太强势。太强势的人,难免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其他同志的意见。但是你也应该明白,你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永远正确的,这不附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事实早已证明,不管是谁,太固执己见的话,很容易犯错误。你是农场的主要领导,你如果听不进其他同志的意见,一旦做了错误的决定,那就不是你一个人的麻烦,整个农场几万职工家属都要跟着你吃苦头。所以这一点,你一定要注意,平时多和同志们沟通,听听他们的意见,多多综合考虑,不会有坏处的。”
范鸿宇娓娓道来,俨然是一位谆谆善诱的兄长。
生理年龄,黄子轩比他大十来岁,心理年龄,范鸿宇足以做黄子轩的兄长。一番话说得自自然然,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意。
黄子轩讪讪一笑,说道:“书记说得没错,我还真有这个毛病……哎呀,我这个人吧,书记也是知道的,就是性子比较急,最烦开会什么的,讨论来讨论去,时间都浪费了。总想着什么事情都要赶紧搞好,不想拖。”
范鸿宇就笑,说道:“子轩,这不是坏毛病。雷厉风行和善于纳谏,不矛盾。孙子兵法不都说了,打仗之前要庙算吗?这其实是两个阶段,开战之前,要多开会多研究,把战争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尽量不打没把握的遭遇战。一旦开战了,那就要动作迅速,以快打慢。古人有个成语,叫多谋善断,就是这个意思了。大事,要多商量,不急着拍桌子做决定,具体工作,那就要抓紧落到实处。”
“是这个理。”
黄子轩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所以,今后农场工作的重点,不在于你个人,而在于整个干部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合格的,过硬的干部队伍,是保证农场以后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但是这个干部队伍,要怎样建设呢?你有没有全面的考虑过?”
范鸿宇继续充当“导师”的角色,饶有兴趣地望着黄子轩,启发诱导。
这一回,黄子轩倒没有迟疑犹豫,马上说道:“关键是当领导的自身要过硬,行得正站得稳,下边的人就不敢乱搞。谁乱搞,我就处分谁!”
语气中透出丝丝的自豪之意。
行得正站得稳,在农场拥有一言九鼎的无上权威,一直都是黄子轩引以为傲的。
范鸿宇微微一笑,点点头,说道:“完全正确,你已经说出了干部队伍建设两个关键点之中的一个。”
“两个关键点?”
黄子轩又诧异起来。
迄今为止,他和范鸿宇打交道的次数其实并不多,范鸿宇刚到农场的时候,黄子轩还抱着很深的抵触心理,对范鸿宇的话一点都不信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子轩的观念正在逐渐转变,每次和范鸿宇面对面谈话,都特别认真。原因无他,范鸿宇总能讲出一些他意想不到的道理。
“对,你讲到的,是事后监督这个环节。干部队伍建设,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制度建设。一套好的制度,是保证整个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所以,制度合不合理很重要。我们农场,接下来要按照集团化的模式进行经营,整个农场就是一个大型的集团化公司。和我们以往单纯的搞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完全不一样。涉及到生产销售再发展等一系列的流程,也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往来。所以,就必须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制度,用制度来约束每一个人。我们现在的管理模式,还带着很浓郁的人治色彩。评判一件事情的对与错,评判一个干部的优与劣,不是基于制度和数据,而是基于主要领导个人的观感和印象,难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你虽然正直无私,但也有你个人的喜爱和偏好。把个人的喜爱和偏好放到工作上去,那就是不对的,难免犯错误。”
黄子轩又连连点头,说道:“嗯嗯,这个很有道理,谁也不是圣人……”
“呵呵,这话就对了。子轩,我请香港专家到农场来,不仅仅是帮助我们搞销售公司,还要辛苦他们给我们做一套好的制度,现代化集团公司成长过程中必须要依赖这种好制度。把这个制度搞起来之后,你也比较轻松了,再没有必要事必躬亲,主要就是起个领导和督促的作用。你抓好监督这个环节,具体的工作,放手让下边的同志们去做。做得好,有成绩的,就表扬,奖励,提拔;做得不好的,批评教育,再不行,换人换岗位。一切按制度办事,事情就简单,也好掌控。花个两三年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