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对权力-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我以前跟葆兴聊过,有关部队信息化发展的道路。我认为,在未来,部队信息化建设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单兵作战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将成为未来主要军事大国的发展方向。理论上来说,战场投放兵力越少,损失就越低,后勤压力也越小。当然,前提是要保证获取战争的胜利。如果单兵作战能力能够大幅度提升,比如说全数字化部队,将是传统型的步兵完全无法比拟的。理论上,最高指挥机关可以直接指挥前线的每一个战士。呵呵,有点……有点类似玩游戏的意思了。”
这一点,范鸿宇倒是没有开玩笑,美国已经在全力发展数字化部队,他们的战争理念,就是要想玩游戏一样,指挥实际的战斗。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将每一个单兵在战场上发现的情况及时反馈回指挥中心,以便做出最迅捷的反应。
葆老爷子和葆平安的眉头,都微微蹙了起来。
范鸿宇也知道,这种在二十一世纪之后才逐渐在理论上发展成熟的技术,现在对于国内的军方人士而言,确实有点超前了。但该提醒的,还得要提醒。
“葆爷爷,葆伯伯,在冷兵器时代,所谓名将,就是能够有效的统御自己的部队。简言之,能够让五百人在作战的时候,始终朝向一个正面,就已经是合格的军官了。李世民对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要算是经典战例。当时李世民手下,只有三千五百人,而窦建德一方,则有十万大军。单纯比较数量,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之上。但战争结果,是李世民大获全胜,窦建德兵败如山倒。对于这场战斗,后世史学家和军事家,都做过详尽的分析。不过很多分析,都关注于李世民和窦建德两人之间的差距,认为是双方统帅相差甚远。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而且不是最重要的方面。”
范鸿宇缓缓说道。
葆兴马上问道:“那你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
葆老爷子和葆平安也都很认真地望着范鸿宇,显然被他的阐述吸引住了。没想到这个小年轻,谈起历史掌故来,也条条是道。
李窦虎牢关之战,葆平安也是熟知的,但他的分析,也主要是倾向于双方统帅“智慧”的差距,现在范鸿宇却并不认同,倒要看看他有何种高论。
(未完待续)
第134章 统帅的素质
“仔细研究一下,就能发现,真正的原因,是双方基层指挥员的素质相差甚远。”
范鸿宇十分肯定地说道。
他从小就喜欢历史知识,尤其喜欢历史上的著名君主,名臣大将,虽然谈不上博览群书,但七七八八的正史野史,也确实看了不少。而且范鸿宇有个习惯,看书“求甚解”,总是喜欢问个为什么。
李世民围洛阳,虎牢关击破夏王窦建德,乃是其一生征战之中极为精彩的篇章,将他高超的指挥才能和统御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权谋智计,无不出类拔萃。范鸿宇就反复研究过虎牢关之战。
葆平安笑了,说道:“这倒是个比较新颖的提法。”
身为总部首长,葆平安对历史上最有名的战役,自然也都有所涉猎。
李世民窦建德虎牢关大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一战而擒二王,威震天下,正是许多军事专家反复研究的对象。不过诚如范鸿宇所言,史学家和军事研究专家,基本上都集中在对李世民高超智谋的研究之上,很少有人像范鸿宇一样,提出“基层指挥员素质决胜论”。
葆老爷子轻轻靠在沙发里,双目直视范鸿宇,似乎对此也颇为关注。
范鸿宇说道:“窦建德虽然号称十万大军,但多是乌合之众,很多都是临时征集来的农民,完全没有上过战场,部队的整体素质极其低下。李世民尽管只有三千五百人,却全都是精兵,尤其要紧的是,他的部队里,有一大批名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都在军中。战场上,这些人对自己的部队非常熟悉,训练有素,阵型转换极快,指哪打哪。整个战斗过程中,一直是唐军压着窦军在打,自始至终,窦建德都没有发动过像样的进攻,连防守都办不到。究其原因,就在于指挥不灵。他的指挥层级太多了。一道命令,从他的中军帐内发到前线,前线的情况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一方面是如臂使指,一方面是调动不灵。窦建德有再多的军队,都没用。军队越多,他败得越惨。从这个战例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管多高明的统帅,不管多高明的战略,最终必须要依赖第一流的战士和第一流的前线指挥员去贯彻落实。没有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这么一大批当时的名将在领军,李世民谋略再精,也不敢以三千兵马,逆袭窦建德十万大军。不要说十万兵,就算是十万头猪,放在二三十里的战场上,三千人一天也抓不完。”
葆兴笑着说道:“十万个人比十万头猪好抓。”
范鸿宇也是一笑,说道:“是这样。人会投降,一投降就是一大群,让他们待那不动,那就一动不敢动。猪不会投降。”
葆老爷子微微点头,说道:“道理是这个道理。我们以前打仗的时候,指挥员总是一再靠近前线,为的就是要第一时间掌握前线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决定。指挥机关离前线越近,指挥就越顺畅。中间省了很多传令的环节。”
范鸿宇就笑:“葆爷爷也有很多经典战例,我专门研究过的。”
葆老爷子哈哈大笑,随即一摆手,说道:“我的事就不说了,你继续谈你的虎牢关大战。”
话虽如此,看得出来,老爷子心情甚好,脸上略带傲然之色。
战争年代,葆老爷子是著名的常胜将军,顽敌闻风丧胆,乃是真真正正的身经百战,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大英雄大豪杰。
“是。其实虎牢关之战,折现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战场上,谁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前线的信息,第一时间传达正确的命令,谁就能最终获得胜利。随着现代高科技在战争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传统名将时代,必将终结。冷兵器时代,靠一个优秀将领打赢一场战争的情形,今后基本上看不到了。今后的战争,天上飞的有卫星,侦察机,地面上有战场微波监视系统,指挥部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处理中心,可以瞬间将前线拉近到最高指挥员的眼前。战争的模式,因此而改变。打个比方说,两军对垒,一方是数字化部队,另一方则是传统部队,那么在兵力火力基本相当或者一比二甚至一比三的情形之下,数字化部队获胜的机率要大得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传统部队发现敌情,需要一级一级往上报,连营团师,一级级报上去,指挥员根据情报再做出决断,然后又一级一级传达命令,最快也需要二三十分钟。数字化部队就完全不同,尖兵发现敌情,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几秒钟之内就能反馈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做出决定,也只需要几秒钟就能传达到最前线。两下一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等传统部队做出反应,说不定仗都快打完了。”
范鸿宇一口气说道。
葆老爷子和葆平安的双眉,又微微蹙了起来。
尤其是老爷子,正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名将,很多次危急情况,都是依靠他个人无与伦比的反应速度和勇猛顽强的指挥风格转败为胜的。
现在,范鸿宇却断言,传统名将时代,即将终结。
“那你认为,在未来,一个优秀的将军,一个优秀的统帅,要具备哪些潜质?”
稍顷,葆平安徐徐问道,不知不觉间,似乎已经将范鸿宇当作了平等对话的对象。当然,纵算如此,那也是暂时的,范鸿宇年纪太轻,不可能奢望凭借一番对话,就彻底改变葆平安这样手握重权者对他的全部观感。
亲近如邱明山,也是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不止一次地亲眼见识了范鸿宇的能耐,这才逐渐对他重视起来,将他当作是一个可堪培养的人才。
“领导和协调能力。未来的名将,不再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囊,更主要的作用体现在对整个团队的卓越领导和对各军兵种联合协同作战的协调方面。让整个战争机器高速运转,有效协同,才是优秀统帅最重要的作用。比如艾森豪威尔。诺曼底登陆那样的大战,谋略运用,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他只要把盟军组织起来,安全地送过英吉利海峡,就算大功告成。纵观整个二战,并没有哪场战斗充分体现除了艾森豪威尔的谋略,反倒是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协调才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巴顿,隆美尔,蒙哥马利这些名将的光芒,都无法掩盖他,反倒成为他的衬托。二战名将,也唯有他成为了美国总统。”
“所以,现在美国一直都在进行数字化部队建设的探索。在这个方面,我们落后了很多。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