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宗棠收新疆-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全书约20余万字,历经三年完成,再现的是晚清时期发生在新疆的那段让人荡气回肠的反侵略战争。
本书既有争权夺利的官场描写,又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本书资料翔实,脉络清晰,有张有弛,扣人心弦。
本书好看、耐读,又不失历史的本来面目,颇能吸人眼球。
这是一段不该忘记的历史。
这是一场应该永远牢记的战争。
…………………………………………………………………………………………………………………………………………………………【由。。【】整理,】



引言
  稍涉历史的人都知道,“禁烟”是引发近代中国与西欧列强兵戎相见的导火索。

  为了使鸦片能够在东方这个老大帝国畅销无阻,英国出动兵舰四十八艘,士兵四千余人,悍然侵入中国洋面。占厦门陷定海进宁波,又纵横长江,切断运河,将乍浦上海攻破。整整两年时间,英舰队横行大江南北气焰嚣张,清王朝损兵折将连连败北。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清廷被迫与侵略者达成了割地赔款的城下之盟。

  这次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清帝国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但外强的贪婪是无休止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过去十几年,西欧列强又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历时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次战争不仅让咸丰皇帝逃往热河避难,英法联军还攻破北京,大肆抢掠杀戮,火烧圆明园,让清帝国蒙受了更大的耻辱。

  在以后的岁月中,列强稍有不满,便通过手中的利炮坚船,或联手,或单打独斗,把大清一次次地抛投进巨大的屈辱伤痛之中。

  时间到了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随着太平天国的衰败,陕甘一带爆发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受其影响,新疆不久也义旗纷举,并很快成立了几个脱离清政府统治的互不统属的封建政权。

  在这特定的背景下,浩罕汗国的帕夏(军事长官)阿古柏,抓住新疆割据王思的克借兵的有利时机,率虎狼之师侵入喀什噶尔地区。

  阿古柏匪帮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将南疆全部据为己有,在公然成立“哲德莎尔”国不久,又兵发北疆。

  觊觎新疆许久的俄国见有机可凑,竟飞速出兵,先阿古柏一步,将北疆重要军事要地伊犁占领。

  面对阿古柏与俄国的公然侵略,经年用兵的清政府因恐惧外强的船坚炮利,加之国库干涸,负债累累,根本没有能力也不敢动用武力收复失地,只能通过外交途径向侵略者提出严正交涉强烈抗议。

  阿古柏无视中国的外交抗议,依旧骑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俄国则反复延宕,找出各种不能交还伊犁的理由;英国不仅继续承认阿古柏的伪汗国是新疆唯一的合法政府,还明目张胆地在阿古柏的占领区设立了长驻机构。

  侵略者的嚣张和朝廷的无能激怒了一大批有见识的爱国人士。以左宗棠为代表的边关大臣们纷纷站出来上折献言,坚决主张动用武力收复失地,顺应民心舆情,把侵略者赶出国门。

  面对爱国人士和强大的舆论压力,清政府论证再三,反复权衡,终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作出了武力收复失地的重大决策。

  让人想不到的是,清政府武力收复新疆的工作刚刚拉开序幕,岛国日本却出动军舰,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将台湾占领。

  日本侵台使清廷把目光转移到了东南海防上。他打乱了大清国西征的部署,同时也动摇了清政府武力收复新疆的信心和决心。

  值此关键时刻,陕甘总督左宗棠再次站了出来,他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角度出发,高瞻远瞩地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建议;湖南巡抚王文韶也表明自己的观点:“目前之计,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但使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

  左宗棠等人的呼吁,再次打消了清政府武力收复新疆的疑虑。

  为了尽快收复失地,清廷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赋予左宗棠更大的权力:以大学士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统筹西征粮饷兵各事。

  已到垂暮之年的左宗棠临危授命,果断地挑起重担。

  他针对新疆的实际地理条件,一改前钦差大臣景廉制定的进军方案,认为“北可制南,南不能制北”,决定先收复阿古柏占领的北疆地区,使俄国交还伊犁时“无所藉口”。然后“下兵南路”,“则南路大局亦可速定。”

  随后,左宗棠又组织了庞大的军粮采运机构,还在上海成立了西征转运局。

  同时,左宗棠又通过“举外债借商款”等办法,更换了出关各路人马的武器装备。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经过近三年的筹备,左宗棠正式移节嘉峪关附近的肃州坐镇指挥,并奏明朝廷,“其前路进止机宜,悉委总统湘军刘锦棠相机酌度。”

  刘锦棠当时年届而立,是三品京卿衔的老湘军统领,实际职务仅仅是四品西宁兵备道。左宗棠把前敌统帅的大权交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兵备道,此举不仅在清军内部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响,也让侵略者疑惑。

  刘锦棠重任在肩,很快便统率西征主力出关了。

  近代的中国因为有太多的外患和诸多的失败记载,清政府此次出战,自然而然便成了全世界的看点。

  事实证明,此次打击侵略者,清政府选对了督办钦差,左宗棠选对了前敌统帅。

  刘锦棠出关之后,针对突变的敌情,在来不及请示的情况下,他果断更改了大军出征前左宗棠所定的作战方案。致使清军在十日之内连下多城,迭创奇迹。不仅大大缩短了收复北路的战期,西征军威也一时大振。

  总理衙门得知阿古柏北路的势力被全部拔除后,当即按照俄国“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复之后,即当交还”的承诺,派员向俄国索要伊犁。

  但俄国不相信堂堂的浩汗国帕夏阿古柏会败给年少的刘锦棠。他们一面给阿古柏打气壮胆,一面假惺惺地对清政府表示:南路克复之日,便是俄国交还伊犁之期。

  英国则为了阻止清军进规南路,一面指使驻华公使威妥玛约见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劝说清政府停止收复南路,一面却又向英国驻上海的多家银行发出密令,无限期地延缓兑付西征借款。

  就在西征面临功亏一篑的紧要时期,不仅各省督抚爱国商绅伸出了援手,连对左宗棠心怀不满的曾国荃对武力收复新疆持反对态度的李鸿章,也力排众议,给了西征最大的支持。

  戎机正顺的清政府不为英国的“斡旋”所动,下定决心把收复新疆之战进行到底。

  左宗棠则反复函告刘锦棠,务必按照“缓进急战”的原定方针办理,决不可冒进。刘锦棠却因南北两路气候的差异,再次果断地更改了向南疆进兵的时间。

  事实再一次展现了刘锦棠卓越的军事才华和超凡的临机判断能力。

  “南大门“按刘锦棠的设想如期克复后,各路人马不及休整即“整旆西征”,再次创造了“于冰霜凛冽弥望戈壁之中,一月驰骤三千余里”的战争奇迹。

  “飞将军”成了刘锦棠在南疆的代名词。

  伪汗国很快便土崩瓦解了。

  对阿古柏之战所取得的全面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大清国的斗志。当崇厚不经请旨,擅自与俄国签订丧权辱国出卖伊犁的《里瓦基亚条约》后,清政府当机立断给予否决,另改派驻英法两国公使曾纪泽赴俄重订条约。

  “鸦片战争”以来,在外交上,清政府第一次昂起了头颅。

  一贯以强国自居的俄国愤怒了,沙皇一面派员气势汹汹地到总理衙门进行外交讹诈,一面向中俄边境大量派兵。

  值此危急关头,刘锦棠及时地作出兵分三路收复伊犁的战略部署;重病缠身的左宗棠更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抬着棺材,出关亲临哈密督军。

  外交讹诈没有成功,军事试探惨遭失败,沙皇极不情愿地同意了与大清国就交收伊犁问题重新举行会谈。

  左宗棠离开新疆后,俄国突然单方面中止了谈判,坚持按已成之约办理。

  接替左宗棠出任钦差大臣的刘锦棠一得到消息,立即统带亲兵大队赶往伊犁附近的金顺大营,并频频在伊犁周边出现。

  俄国再次退缩了,中俄谈判代表又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